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目前婴幼儿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缺氧过程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血瘀,进而产生气滞,一般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治疗。中西医治疗中重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发展方向,国人对传统医学的需求进一步起了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治疗能够改善脑微循环,阻滞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但对益气益血治疗对神经细胞康复的作用并没有深入研究。现代神经病理学研究证实,急性缺氧导致神经细胞的乳酸堆积、钠钾泵的衰竭,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神经组织的修复愈合。本实验是测量其中代表性的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vergrowth factor,NGF)含量的差异,试图寻找益气活血治疗与内源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关联性,来揭示中药促进神经组织修复的机理,了解其对中长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指导临床中药治疗。研究对象与方法实验动物:清洁级健康SD大鼠80只,断奶2周,体重约100g,雌雄各半。分成5组,每组16只,每个时间点观察处理8只。手术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在SD大鼠上建立脑缺氧缺血模型。术后分别对其进行生理盐水(模型组)、血府逐瘀汤(中药1组)、每剂血府逐瘀汤加10g黄芪(中药2组)和每剂血府逐瘀汤加40g黄芪(中药3组)灌胃。观察四组SD大鼠在术后1d和6d的神经学行为,采用Zea 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分,予以断头取脑,光镜下观察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脑组织内NGF mRNA的含量。假手术组手术方法同实验组,区别是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予结扎,术后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观察假手术组SD大鼠在术后1d和6d的神经学行为,采用Zea 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分,予以断头取脑,光镜下观察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脑组织内NGF mRNA的含量。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成组配对的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成组配对的两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神经学行为改变:术后第1天,手术组纳入实验的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中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第6天,中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中药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6天模型组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中药各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假手术后对照组神经功能正常,评分为0分。2.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病理改变:手术组大鼠第1天病理表现相似,均出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典型改变:皮质小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区神经元皱缩,空泡化,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胞核碎裂;脑组织间质水肿;血管管腔变窄,淤血,周围间质增大;梗死区神经纤维空泡化明显。术后6d时,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改善,中药处理组改善明显,基本为神经元恢复性改变。假手术组显示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的病理性损伤。3.荧光定量RT-PCR检测脑组织内NGF mRNA含量,所得结果以NGF与各自β-actin PCR Ct值之差值表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中药1、2组和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中药3组和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6天三组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各中药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天与第1天比较,模型组NGF表达有明显减少(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结论1.血府逐瘀汤灌胃能明显改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改变。2.血府逐瘀汤不加黄芪、血府逐瘀汤加10g黄芪和血府逐瘀汤加40g黄芪灌胃均能明显增强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NGF的表达。3.血府逐瘀汤不加黄芪、血府逐瘀汤加10g黄芪和血府逐瘀汤加40g黄芪灌胃增强脑组织内NGF表达的作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