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置于信贷配给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发现中小企业信用困境的原因在于其特定信息结构所对应的边际信誉成本高于大企业,因此它通常成为“界定”的对象。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在于降低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成本,而这集中表现在两条路径上即“中小金融机构思路”与“信用担保思路”。在“中小金融机构思路”下,着眼于利润最大化的银行实现的只能是从自身收益最大化角度出发的单一的、局部的均衡。然而,社会总体福利均衡要求具有同等边际收益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相同的金融支持。因此要提高社会福利、实现局部均衡向总体均衡的收敛,就必须通过降低信息成本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成本趋于一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正是通过降低对中小企业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边际信息成本,以增加信用供给,进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整体风险水平,使得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发生位移,促使局部均衡向社会总体福利均衡收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信用担保制度的模型,说明在非盈利性等假设前提下,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能够一定程度转移和缓解银行通常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扩大信贷交易规模,提高社会福利。联系我国实际情况,信用担保机构虽然在我国存续多年,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我国应构建以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框架体系,并从担保机构模式的选择、担保机构的层次结构以及风险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规范我国中小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