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西南地区100个石漠化典型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专项,其中贵州省列入此次专项治理的就有55个县,对分布于贵州不同地域环境结构的55个试点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需要有较为成熟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和技术作支撑。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集成为题,旨在通过对贵州不同地域环境结构的石漠化治理进行实践、总结和提炼,最终提出适宜于喀斯特环境特征的,具有明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石漠化综合整治与生态系统重建模式与技术集成体系,为支撑国家开展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8个省(区、市)同类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通过检索有关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的科技文献,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先进模式和前沿技术,根据贵州喀斯特的发育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差异,选择了在喀斯特发育和生态环境结构上都典型代表性的花江干热喀斯特高原峡谷生态环境——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毕节温凉春干夏湿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环境——毕节鸭池示范区、清镇温和春半干夏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清镇红枫湖示范区、遵义温和春夏半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遵义龙坪示范区和沿河温热春夏半湿喀斯特低山沟谷生态环境—沿河淇滩示范区5个示范区作为研究样区,应用5m分辨率的Spot5遥感影像、1:1万地形图、1:1万土地利用图、1:5万水文地质图作为基础图件,对石漠化治理5个样区进行石漠化解译,并根据样区内的石漠化程度和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不同地域结构下的、不同等级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和支撑技术体系,最后将石漠化治理工程设计落实到样区的山头地块。结合示范区标准样地的生态环境监测、植被群落调查以及社会经济调查,将5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支撑技术体系和工程设计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花江干热喀斯特高原峡谷生态环境以椿树、花椒、任豆、皇竹草生长状况最好,而三叶草的生长状况最差,主要是三叶草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干热河谷地区不适宜,砂仁喜阴湿,在土肥、土厚的土方生长良好,适宜房前层后的庭园种植。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生态农业与绿色产业模式的优化配置为:“任豆、花椒、金银花、皇竹草—鹅、牛—沼气”,特色产业为花椒。(2)毕节温凉春干夏湿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环境以楸树、刺槐、核桃、柿子和黑麦草和白三叶长势较好。毕节鸭池示范区混农模式的优化配置为:“刺槐、核桃、黑麦草、白三叶—猪、鹅—沼气”,特色产业为核桃。(3)清镇温和春半干夏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有较好的水、热、土条件,喜树、楸树、樟树、桃、梨、杏、葡萄、黑麦草、柴花苜蓿、牛鞭草都能较好的生长,但金银花、花椒、皇竹草的生长状况较差。清镇红枫湖示范区生态农业与生态畜牧业的优化配置为:“女贞、喜树、李、梨、杏、葡萄、黑麦草、紫花苜蓿、牛鞭草—猪、鹅、奶牛、肉牛—沼气”,特色产业为蔬菜、畜牧业。(4)遵义温和春夏半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桃、李、梨、板栗比较能适应,但金银花、核桃、皇竹草的长势较差。遵义龙坪示范区节水灌溉与绿色农业模式的优化配置为:“柏树、桃、李、梨—猪、牛—沼气”,特色产业为桃、李。(5)沿河温热春夏半湿喀斯特低山沟谷生态环境有利于密柚、葡萄、李、皇竹草、黑麦草、花椒生长,黄花梨的生长较差。沿河淇滩示范区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的优化配置为:“柏树、密柚、花椒、葡萄、皇竹草—猪、牛、黑山羊—沼气”,特色产业为李、密柚、葡萄。(6)各示范区的治理措施虽各有特色,有较强的生态环境针对性,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在实施的方法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但都是归结起来,实际上都可概括为“种植—养殖—农村能源建设”的生态农业模式。(7)各个示范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都有一个明确的绿色产业导向,措施的布置最终形成区域内的产业化的特色经济,即改善生态效益,又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8)贵州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集成:“种植—养殖—农村能源建设”的生态农业与绿色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