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琦·斯克里亚宾,是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钢琴家,也是俄国民族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的创作生涯横跨两个世纪,既传承了浪漫主义时期传统的作曲技法和风格,又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人音乐风格。斯克里亚宾在25岁时写下《第二钢琴奏鸣曲“幻想”》(Op.19),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大海,两个乐章都是描写海洋带给作曲家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一慢一快,一静一动,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听觉与视觉感受。该作是作曲家前期风格中的典范之作,虽然没有晚期创作中神秘主义的古怪抽离和神秘莫测,但他在该作品中对曲式调性上的开拓与创新已经预示着其之后的风格演变,也见证了作曲家走向新的音乐创作领域。除此之外,受到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影响,该作品中同时体现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成分。本文通过对《第二钢琴奏鸣曲“幻想”》的音乐本体、演奏技法以及演奏版本的分析比较,以期更准确地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音乐情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论认识,进而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为斯克里亚宾前期钢琴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特征提供全面的分析视角。本文笔者将从四个层面论述《第二钢琴奏鸣曲“幻想”》的音乐语汇和演奏版本对比:1.作曲家简介、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创作技法。2.从力度层次、重音分布、调性色彩、织体变化、复杂节奏型、踏板等方面来探析演奏技法的处理及其音乐语言的表达。3.列举三位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对《第二钢琴奏鸣曲“幻想”》第一乐章的演奏版本,从速度的时长、力度的音频波谱和音色的听觉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4.基于对《第二钢琴奏鸣曲“幻想”》的多方面研究,以此能够对作曲家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进行宏观把握,并探究这些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