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以来,南海问题逐渐升温,我国政府开始积极维护南海权益。但与历次维权行动相伴生的是,我国被菲越美等国贴上了“扩张”“违背国际法”“军事化”等标签。我国政府南海维权行动的增多,以及菲越美等国联合对我国维权行动的指责,增加了我国争夺南海问题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主要声索国对南海的侵犯,开始实施积极有效的话语反制。近年来,基于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话语反制策略逐渐形成。本文以2009年至2016年间《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有关南海问题的报道为研究素材,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工具,尝试构建我国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话语反制概念,对报道中涉及国家、涉及态度和涉及领域进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分析在不同领域《人民日报》报道中的话语反制策略的异同,根据对报道的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在2009年至2016年间着重报道了“黄岩岛”事件、“岛礁建设”和“南海仲裁案”,故以此展开个案分析,分析其中呈现的话语遏制与话语反制的话语博弈,并从总体上归纳我国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话语反制策略的特点。本文认为,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话语反制策略存在四个基础性影响因素,包括基于我国政府南海政策的演变、基于国内法和国际法的法理依据挑战、基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以及基于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传播。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话语反制策略呈现出四个基本特点:反话语霸权与话语反制相结合、语境与话语策略变化相结合、有效话语反制与国家形象构建相结合、积极话语反制与议题设置相结合。虽然现有的话语反制策略取得了短期的效果,也符合我国的防御性国策,但话语反制策略仅仅是我国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一种策略选择,远非我国政府经略南海的国家战略,难以建构起基本的政治认同,因此现有的话语反制策略仍存在较多的亟待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