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汾河上游藻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生物量的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评价了汾河上游水质情况,为经济的发展、保护汾河上游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有利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环境。2011年5月和2011年11月对汾河上游进行了2次采样,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共设17个采样点,分别位于汾河源头、东寨派出所桥、头马营黄河入水口、蒯屯关、川胡屯、马头山村、段家寨、静乐汾河大桥、静乐旧桥、静游镇、娄烦县、汾河水库下方坝内、汾河水库下方、强家庄汾河一号桥、古交城上方、古交城下方和河口镇。对汾河上游进行了理化指标的分析,包括水温、电导率、流速、化学需氧量、总硬度、总磷、氨氮、溶氧量、pH、镉、铬、锌、铅、铜,利用藻类物种组成、藻类生物量、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生物指标对汾河上游藻类群落结构组成和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综合所有的指标对汾河上游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汾河上游藻类共计有286种,隶属于7门91属。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有21属38种,占藻类种类总数的13.29%;绿藻门(Chlorophyta)有40属92种,占藻类总数的32.17%;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25属147种,占藻类种类总数的51.4%;其它各门种类数都较少。藻类从生物量来看以蓝藻门最高,其次是绿藻门和硅藻门。蓝藻门的月平均数量为28600x104个/L,绿藻门和硅藻门的月平均数量分别为2950x104个/L和14200x104个/L,其它各门藻类的生物量都较低。汾河上游藻类的优势种主要有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窝形席藻(Phormidium faveolarum)、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弱细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和螺旋鞘丝藻(Lyngbya contarta)等;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美丽网球藻(Dictyosphaerium pulchellum)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等;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动幅度范围分别为0.91-2.89,0.34-1.65和0.35-0.95。根据汾河上游藻类数量生物量与各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5月汾河上游的藻类生物量与电导率、流速、总硬度、总磷、氨氮、溶氧量、pH、镉、铬、锌和铜呈正相关,其中与流速的相关性最大,与化学需氧量和铅呈负相关;2011年11月汾河上游藻类生物量与电导率、流速、氨氮、溶氧量、pH、镉、锌、铅和铜呈正相关,其中与镉的相关性最大,与化学需氧量、总硬度、总磷和铬呈负相关。理化指标PCA聚类将17个采样点分为六组,第一组:川胡屯、马头山村、头马营黄河入水口、静乐汾河大桥;第二组:娄烦县、古交城上方、汾河水库下方;第三组:汾河源头、东寨派出所桥;第四组:蒯屯关、静乐旧桥、强家庄汾河一号桥;第五组:段家寨、古交城下方、汾河水库下方坝内;第六组:静游镇、河口镇。利用汾河上游藻类植物的优势种将17个采样点进行DCA排序,可以分为三组:组一为采样点汾河源头、东寨派出所桥、川胡屯、马头山村、段家寨、静乐汾河大桥、静乐旧桥、古交城上方、古交城下方、河口镇;组二为采样点蒯屯关、静游镇、娄烦县、汾河水库下方、强家庄汾河一号桥;组三为采样点头马营黄河入水口、汾河水库下方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