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平台媒体时代,视听节目从电视屏幕转向网络平台,网剧、网综崭露头角,吸引大批青年群体的注意力,为以往不被受众关注的小众文化节目释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中脱口秀文化的推广就是得益于此。在网络综艺节目“百鸟争鸣”的局面下,上海笑果文化有限公司准确抓住机遇,通过互联网平台制作系列网络综艺脱口秀节目,也被称为“笑果系”脱口秀节目,节目以幽默的表演风格、现实的内容呈现契合当下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迅速吸引了观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台媒体时代,视听节目从电视屏幕转向网络平台,网剧、网综崭露头角,吸引大批青年群体的注意力,为以往不被受众关注的小众文化节目释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中脱口秀文化的推广就是得益于此。在网络综艺节目“百鸟争鸣”的局面下,上海笑果文化有限公司准确抓住机遇,通过互联网平台制作系列网络综艺脱口秀节目,也被称为“笑果系”脱口秀节目,节目以幽默的表演风格、现实的内容呈现契合当下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网络综艺本身就是与流量结合在一起的,“笑果系”脱口秀节目成为名副其实的流量收割机,也在整个社会中成为了脱口秀文化代表。通过《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节目的制作播出,打造了大批“明星”脱口秀演员,在创新线上节目模式的同时,也与线下演出联合,把脱口秀发展推向高潮。在脱口秀节目火爆全网的情况下,节目中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发言频频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形成脱口秀文化中的一股新风尚。女性脱口秀演员在“笑果系”脱口秀节目中的异军突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群体在社会大环境中长期失语的境况,有助于加强女性群体在社会行业中的话语权,在节目强劲的传播力下引导更多女性认识到自我价值所在。由于网络脱口秀节目发展时间较短,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势头也是在近两年才被人们重视,因此学界对脱口秀节目中女性话语的研究十分有限,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分析女性话语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出现所带来的好处,并未揭示节目中女性话语存在的背后原因以及不足之处。本文运用诺曼·费尔克拉夫在《话语与社会变迁》一书中提出的话语分析方法——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分析三个维度来分析“笑果系”脱口秀节目中的女性话语呈现。在文本分析方面从话语文本所用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脱口秀自带的幽默、讽刺、自嘲,来探究文本中所包含的女性价值观和女性议题;在话语实践方面,从文本的生产、分配、消费三方面来呈现女性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中对女性话语的建构;在社会实践方面,脱口秀节目中女性话语呈现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效果,在视听媒介中重构着女性话语秩序,在社会关系中呈现女性话语秩序,社会形象中打造多元女性形象。整篇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研究脱口秀中的女性话语,以期推动脱口秀女性话语的更好表达。
其他文献
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更新,网络媒介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平台中集合着前所未有且丰富的社交信息与资源。一群独具城乡结合特色的新生代小镇青年加入其中,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着分享式社交行为,塑造着个性化自我形象,体现着具有个性的的自我呈现模式。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实质是一种表演,“理想型形象”与“真实型形象”相互交织,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也不断建构着与他者和社会的关系。本文选取13位新生代小镇
2020年,受疫情隔离政策的影响,线下博物馆的参观量大幅降低,但“云端博物馆”却收获了可观的浏览量,一时间,“沉浸式云参观”成为热议话题。但“云参观”不是博物馆沉浸传播的唯一存在方式,在线下,实体博物馆早就以情景再现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由此看来,沉浸开发出了新形态,但本身却并不是新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沉浸”进行追溯与再定义。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史料进行了搜集,对文献进行了梳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从微博超话的流行到豆瓣小组的火爆,虚拟社群逐渐成为人们参与网络社交时的常用交流场域,它满足了跨时空、跨身份的多人在线活动、信息共享、情绪表达等社会需要。情感是维系社群的内在动力,情感话题是人与人交流的纽带。情感类虚拟社群中个体表达和互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类虚拟社群——豆瓣劝分小组作为观察对象,对小组的组织架构、社群特色;小组活动中个体的情感表现、群
<正>随着AI、5G、大数据发展以及线上电商的崛起,线下传统商业街竞争力。本文以大连胜利地下商场为例,通过对传统商业街的深入分析,以媒体视角提出其复兴路径的可行性建议。本文以美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的视角审视这一社会问题,从解决传统商业街文化内涵薄弱、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进行思考,希望通过对大连胜利地下商业街的改造使其重新发挥展现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多学科的空间思潮的兴起,为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研究是以空间媒介理论切入,在由“空间转向”向“空间媒介转向”不断被提及的当下,以苏州河和黄浦江滨江滨水沿岸的公共空间为载体,集中于其中的“空间媒介化”主题,试图从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流动的空间三个层面来探析空间媒介化与城市记忆建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提供借鉴措施和判断思路。同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稳步推进“一江一河”建设
当下,一味关注负面的、冲突的新闻报道已无法为社会进步提供积极驱动力。抑郁症作为病因不明且识别率较低的精神疾病在报道时稍有不慎容易加深受众对抑郁症的偏见与污名化,抑郁症议题的新闻报道常常被负面框架所裹挟。公众已经厌倦了媒体只揭开社会伤疤,但对其如何愈合置之不顾的行为。社会要求新闻媒体摒弃消极新闻习惯,做对社会负责的新闻,建设性新闻应运而生。建设性新闻拥有融合积极心理学的跨学科优势,将正向心理技巧与新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本参与下“网红”成为一种符号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对网红地的“打卡”也成为一种惯例,这是一种具有盲目性的群体性行为,“网红”民宅的打卡行为也成为媒体批判的现象。伴随着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民宅为代表的这类私人场所成为供游客参观的网红地,人们在私人场所的打卡行为不但造成个体价值观的歪曲,更对社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如何解释近年来频发的类似打卡行为,如何解决此类现象的再
网络“种草”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消费指南,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商品筛选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种草”成瘾的消费危机。目前国内学者较少关注口红“种草”现象,往往对两者作为分离的对象进行单独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用品,口红本身有特殊的性别意义,因此研究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如何对这一产品进行策略化建构将对理解女性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一章中,笔者通过研究网络“种草”的传播渠道、传播内
悬浮于虚拟空间而于热点性事件泛起的网络民粹话语,具有独特的话语形态表征、话语行为逻辑,并且在热点层出的虚拟空间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身的话语实践体系。外显化的通俗、诘问、侮辱等语言文本是其基本的表达形态,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网络民粹话语的表达方式也日益多元化,话语行为主体的边界性也日益模糊,在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内在性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民粹话语不仅形成了规范化、程序化、模式化的话语建构逻辑,也实现了自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到2022年,我国将实现向老龄化社会的转变。现实的急迫性亟待我们探索老年群体的生存现状。随着短视频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和不断下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短视频的忠实用户,并涌现出众多“银发网红”。本文将聚焦于“银发网红”群体,试图通过这一群体了解老年群体的媒介生存特点。短视频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形态,更是一个提供“可见性”的空间。可见性理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