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胜利油田自1961年华8井首获工业油流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2002年底,累计探明储量42.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近8亿吨,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提供了能源,带动了黄河三角洲及东营市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近年的GDP达540亿元,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6%,石油天然气工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本文认为在诸多因素中黄河水资源状况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制约条件,即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受黄河来水来沙的影响和制约,论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由于黄河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造成的海陆变迁,另外说明了石油天然气工业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问题。
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质是自然界的物质交换。这种物质交换应该能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社会发展与人文进步相统一。为了探讨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引起当地环境变化的程度,探索用矿场地球物理的方法和手段来监测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钍、铀、钾自然伽马能谱的变化以及地表浅层微量元素的变化等。通过对137口井(1965~1996年)资料的分析,利用自然电位和2.5m视电阻率计算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得出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地下水矿化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地下水受汛期或月降水量补给影响;海水的侵入对浅层地表水形成干扰的结论。通过对16口井浅层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分析,发现黄河三角洲地表放射性特征与石油勘探开发时间密切相关,但数值均低于地层的平均丰度。用地层元素测井评价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开启性的工作。
文中还提到了应该将地区的海拔标高作为一种资源,提出将黄河三角洲的海拔标高列为国家级地区资源的重要数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