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以来,我国每年进口的大豆数量逐年攀升,近几年的大豆进口量更是大大超过了我国的大豆总产量。面对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大豆的竞争力问题成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以往的研究基本都是从生产角度进行的,鲜见从流通方面进行的研究。本文则主要从我国大豆的流通层面来剖析大豆流通过程各环节是如何影响我国大豆竞争力的。 研究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我国大豆的流通渠道和压榨企业采购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格以及黑龙江生产大豆运达我国不同地区的运输成本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流通中不直接影响我国大豆价格竞争力因素的影响做了分析。 研究表明,流通渠道层面对我国大豆价格竞争力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急需有一组织来引导、规范、制约我国大豆流通主体的行为;我国大豆流通的主要方式是铁路运输,受运输费用的影响,我国油用大豆的辐射范围是有限的。目前,江苏是我国油用大豆最远可运达的省区。与进口大豆相比,在江苏以北,我国油用大豆的运输方式还是有优势的,运输方式没有削弱我国大豆的价格竞争力;在江苏以南,我国大豆运输方式的劣势已经显现,运输方式已削弱了我国大豆的价格竞争力。此外,流通中的国家政策、流通基础设施的严重落后、流通中交易方式存在的缺陷等因素都对我国大豆竞争力的实现有所制约。 基于我国大豆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急需建设我国铁路的运输能力,使大豆的运输能够畅通。此外,国家应建立一个类似美国大豆协会的组织来规范和引导各大豆流通主体的行为,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国家也急需建设和完善我国大豆质量检测机制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