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以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如虚拟性、互动性、即时性、无边界化、多媒体化等,改变着人类固有的交往和沟通模式,似乎天然就具有“公共领域”的性质。本文首先追溯了经典的“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以公私的二元分离为前提条件,以空间、参与者、共识为基本要素的公共领域理论基础上,结合汉娜·阿伦特“共同世界”和“意见场”的观点,对“公共领域”这样一个来源于西方历史经验的理想范式做了中国现实条件下的修正,提出了自己对“公共领域”的理解。然后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从空间、参与度、中心议题和参与者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网络在理论上如何具备构建公共领域的条件。最后,将目光集中到了网络问政这一新兴的产生于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空间中的官民互动、沟通形式,在借用“岭南十拍”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网络问政是对网络公共领域现实价值的一种证明,是网络公共领域实际功能发挥的一种可取的形式,如果能从官方、社会、传统媒体三个方面对其加以科学引导,使其常态化,将有助于促使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和民主政治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