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吸虫病是一种流行广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属于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生殖,在终宿主(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个体遗传学差异影响血吸虫的交配选择在终宿主体内已有研究,然而有关于血吸虫个体遗传学差异是否影响其对终宿主的致病性,尚罕有研究。因此本实验利用微卫星位点技术对日本血吸虫成虫DNA进行基因分型,进而分析日本血吸虫配对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性和杂合度差异,观察配对个体间的遗传学差异与其对终宿主致病性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血吸虫的致病性和传播特征,同时为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室内单条毛蚴攻击感染钉螺所形成的感染性钉螺,经确定其逸出尾蚴的性别后,对相应感染性钉螺逸出的雌雄尾蚴进行随机配对,即以1只钉螺逸出的雌性尾蚴5条和另1只钉螺逸出的雄性尾蚴10条感染BALB/c小鼠,感染35d后收集血吸虫虫体、计数,计算肝重/体重/对成虫、脾重/体重/对成虫、平均每对成虫肝脏沉积虫卵数、平均每对成虫肠组织沉积虫卵数、肝脏虫卵孵化率和肝脏肉芽肿的平均直径。提取雌雄成虫的DNA,应用微卫星位点进行标记,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由上海生物工程(生工)有限公司检测。配对雌雄血吸虫个体的遗传相似性采用r系数估算,由软件SPAGeDI 1.4得到;杂合度为虫体杂合位点数占虫体所有位点数的比例,计算配对雌雄血吸虫个体杂合度的差值(△H),即△H=雄虫杂合度―雌虫杂合度。结果:1.配对日本血吸虫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平均每对成虫肝脏沉积虫卵数(r=0.5016,P=0.0478)、平均每对成虫肠组织沉积虫卵数(r=0.7965,P=0.0002)、肝脏虫卵孵化率(r=0.5083,P=0.0444),呈正相关,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重/体重/对成虫(r=0.1095,P=0.6865)、脾重/体重/对成虫(r=0.2653,P=0.3206)呈正相关,与肝脏肉芽肿的平均直径(r=-0.2727,P=0.3069)呈负相关,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配对日本血吸虫个体间的杂合度差值△H的不同,△H<0(雄虫杂合度小于雌虫)平均每对成虫肠组织沉积虫卵数和肝脏虫卵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分别为P=0.0023、P=0.0102)△H=0(雌雄虫体杂合度相等);△H>0(雄虫杂合度大于雌虫)平均每对成虫肠组织沉积虫卵数和肝脏虫卵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分别为P=0.0069、P=0.0161)△H=0;△H=0肝重/体重/对成虫和脾重/体重/对成虫均显著高于(分别为P=0.0164、P=0.0153)△H<0;△H=0肝重/体重/对成虫和脾重/体重/对成虫均显著高于(P=0.0040、P=0.0105)△H>0;△H=0、△H<0、△H>0在平均每对成虫肝脏沉积虫卵数和肝脏肉芽肿平均直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指标在△H<0与△H>0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日本血吸虫对其终宿主的致病性与配对个体间遗传差异性有关,并且遗传差异性越大,其致病性越弱。可能是因为血吸虫的致病性和传播存在与基因相关的平衡作用,也可能与血吸虫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体内的增殖呈负相关有关。2.日本血吸虫配对个体间杂合度差异影响其在终宿主阶段的传播和致病性,杂合度有差异的雌雄虫体配对,在终宿主阶段的传播率较高,而杂合度相等的雌雄虫体配对,其致病性更强。3.对遗传差异性和杂合度差异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日本血吸虫在终宿主阶段致病性和传播的特征,也有助于为进一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