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盐井,古地名,是汉代以来滇中高原地区著名的井盐生产重地。及至清代,其盐业的繁荣带动和促进了白盐井市镇和文化发展,一度达到鼎盛,成为清代滇中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被赞誉为“盐都”。本文以个案研究的范式,以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为主,引入多元的视角,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分三章考察清代白盐井盐业与市镇文化问题,探讨清代边疆地区资源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内在与外延关系。第一章:首先,考察白盐井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条件;其次,在较为广阔的时空内分析清代白盐井的盐井分布沿革、食盐产量和运销空间结构变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井盐产销与地方人口变迁的关系;然后,考察白盐井独具特色的盐业生产技术;最后,考查井盐业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民间盐业生产组织惯制和官方盐务管理体系。第二章:先就清代以前白盐井地区史地沿革及其盐业开发史做论述,进而探究清代边疆云南社会经济开发与盐业资源开采的时空演变关系;并在前述背景下,探讨资源开发带来的行业聚集效应与白盐井市镇形成的关系;同时,关注市镇中的商业贸易与对外交往问题;基于以上论述,最后考察白盐井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区位优势,成为滇中地区次级行政中心与经济命脉重镇。第三章:第一部分对盐井志书中记载的市镇空间文化、空间结构形态和布局作深入细致的考察;第二部分,首先论述清代白盐井的庙学、书院、井学、义学、社学等文化教育承载元素,然后,探讨清末白盐井近现代教育的建立与发展问题,最后关注官方、民间慈善与地方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充当着行业神和保护神的圣母和卤龙王,土主信仰、外来释道等信仰文化及其文化景观作深入考察;第四部分,探究历史时期白盐井区域环境变迁与井盐业、市镇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白盐井地区历史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井盐资源的开发奠定了白盐井市镇文化的外延,盐业经济的繁荣孕育了其丰富的内涵,给市镇注入了变现自我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一种典型的盐域文化,这种文化因盐而兴,因盐而败,历经千年的沉淀,彰显出具有明显地域、资源、行业性特征独特的文化内涵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