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思想中的黄老学特征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子》一书曾被古史辨派学者误判为伪书,所幸河北保定县《文子》残卷出土让其伪书之说得以澄清。众多学者认为《文子》就是一部解老之作,然而《文子》实是一部以老子哲学为主体,融合了儒、墨、法、兵等各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思想丰富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本文旨在探究《文子》中的黄老学特征,《黄帝四经》是学术界公认的年代最早也最为完整的黄老学著作,所以笔者重点从《文子》与《黄帝四经》两本著作的思想联系来完成。文章以道为统领,执一无为是道治的核心,因循是无为的方法论,德、法是道体的流行发用。无为以体道,德治与刑法以入道。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来论述文子“执一无为”的思想。第一部分解释何为“执一”及其与黄老学“执一”的相关性,提出“执一即循道”进而阐述其道论对老子道论的发展。第二部分解释“无为而治”的政治术,具体分析了文子无为的内涵和与老子无为的不同。那么无为而治又如何实现呢?治国的前提是修身,所以第二章着墨论述个人应该精诚、虚静修身成圣来达到是治国的要求。圣王执一,以理物之情性,第三章分别从因循养生和因循而治两个方面来论述《文子》中的因循思想。第一部分是对因循养生的具体要求,重点提出神清意平、轻利重生两个观点。第二部分讲如何因循治国,不仅制定政策要循天道因人性,任人也要遵循每个人的特点。国家能治人性是内因,法度是外因,所以文子同样讲“法”的重要性,最后一章通过梳理《文子》中刑与法的关系、德与法的关系和法宽刑缓的主张来论述的刑法与德治的功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各个领域都在迅速发展,其中交通领域的发展尤为迅猛。城市道路网络已经趋于成熟,交通路网对于人们的出行和城市资源的运输有
1983年3月至4月第十一次全国电视工作会议于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策略。会议指出除中央、各省、直辖市可以开办电视台之外,其余条件允许的各市、县、盟等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需要,自主研判,开办电视台。地市级电视媒体迅速抓住机遇,迈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目前,全国地市级电视媒体数量已有360余家,电视节目套数超过2000套。但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
'语感教学'符合小学英语不教音标、不讲语法概念等教学原则.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语感教学'.从听、说、读入手培养语感
平衡二叉树是《数据结构》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查找表结构,在平衡旋转问题上不易理解。本文围绕具有三个结点的五种不同形态二叉树的平衡特性,介绍一种简单易懂的平衡旋转的讲解
通过不同粒径组合煤样的吸附和解吸实验,模拟测定不同破碎特性煤的原始含气量和国标法实测含气量,并研究了不同破碎特性煤体含气量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破碎程度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