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联合国统计署推出了代表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最高水平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手册,并在2003年推出了体系更加完善的修正版本,为指导各国各地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提供了整体的思路和框架。本文以该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石油资源开发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框架和综合账户,按照框架依次建立综合账户下的各个子账户,最终建立综合账户。此外基于综合账户的详细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通过统计计算以及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对环境经济核算国内外发展情况、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本框架和建立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还对研究区域黄河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以及石油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黄河三角洲滨海石油开发是山东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活动,主要依托胜利油田(包括海上油田)的开发,带动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石油年开采量均在2600万吨以上,且平均每年以0.98%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带来了石油行业增加值每年约在5%以上的增长率,并且2003年-2008年石油行业的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例都在50%左右。但是,此情况下却未考虑石油资源价值折耗的环境成本,误导了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依次建立了2003年-2008年石油资源的供给使用账户、环境保护支出账户、石油资源实物型和价值型账户、石油资源开发的污染排放账户和相应的环境维护成本账户。最后把上述的各个子账户汇总并有机融合建立了石油资源开发的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石油开发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冶炼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石油开发过程也带来了石油资源折耗和环境质量降级的经济损失,而这部分损失未计入国民核算当中。石油资源价值折耗从2003年-2008年分别为:154.0亿元、111.3亿元、121.6亿元、104.9亿元、106.0亿元、83.0亿元。环境质量降级的价值分别为9814万元、9831万元、9200万元、5785万元、5393万元、3364万元。2003年-2008年间,石油开发行业经环境调整后的增加值占调整前的增加值平均比例达80%,因环境成本造成的工业损失比例和GDP损失比例有减小态势,分别从32.2%降到了5.8%,从18.7%降到了4.7%。绿色化后的GDP以及工业经济确实低于原先的经济情况,体现了经济的真实变化,并且损失比例的减少体现了石油开发带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强。最后在上述的研究结果以及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开征生态补偿费、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管理会计制度和大力发展石油产业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