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运动有“运动之母”的称谓,其包含的走、跑、跳、投等多种动作对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因此,田径课历来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为了解太原市各中学田径模块教学的真实状况,本研究对太原市25所高中学127名老师以及926学生,就田径教学实施状况、配备教师状况、田径教学认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太原市中学平均每所学校拥有体育教师5.08名左右,基本满足田径教学的需求,但存在性别、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2、太原市高中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仅有不到20%的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3.太原市高中生普遍缺乏对田径课学习的热情。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在保证体育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应当完善相应的年龄、性别比例配备,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实效。2、应完善教师的引进机制,多种渠道并存选拔人才。真正落实教师交流制度,实现学校按需分配及管理。3、各个学校应当进一步进行田径运动价值以及功能的挖掘,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特点,利用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以及竞技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妥善的进行学生兴趣的调动,并使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传统观念得到改善。4.优化田径教学过程,使传统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使教师从书本作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作为中心,培养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使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全面教育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