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经济发展将进入转型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也进入一个新时期。此时要求用生态健康有序的视野,审视区域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如何有效地、多方位地解决发展瓶颈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采取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常州为例,对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素及生态优化途径进行研究。
案例分析发现,近年来常州市实行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区域生态状况总体趋于改善,但某些领域的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已成为常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要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支撑,主要表现在区域与城市生态功能、结构的整合,因而常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某些关键领域仍需优化调控:第一,通过构建生态网架优化空间发展,使已经退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与提升,并且维护自然与人工系统之间的生态平衡;第二,依据产业生态学原理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使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生态合理性,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第三,通过水、土、生物等环境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使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高效方式;第四,通过主要环境污染要素和重点地区污染的整治与控制,使城乡环境实现一体化,消除城乡环境二元结构矛盾。
本文在人地关系理论和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区域生态优化的发展路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为深入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化领域提供借鉴。但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略显不足,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化的评价,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优化模式,寻求不同区域生态系统间协作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