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是一个由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族群组成的多元化族群社会,劳工移民是以色列国内的一个特殊群体。按照劳工移民的祖籍国划分,以色列境内的劳工移民可以大致分为巴勒斯坦劳工和非巴勒斯坦劳工两类。巴勒斯坦劳工和非巴勒斯坦劳工分别于“六日战争”和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以色列境内务工。目前,劳工移民已成为以色列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倚重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以色列境内巴勒斯坦劳工的存在是巴以经济之间互相依存的具体体现,而其境内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欧劳工的存在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与深化。“六日战争”后以色列艾希科尔政府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所实行的“经济一体化”政策导致巴勒斯坦劳工进入以色列和犹太定居点务工。犹太移民安置和犹太教极端正统派非就业人群的存在是造成劳工移民进入以色列的客观原因,而两次“因提法达”的爆发与奥斯陆和平进程则加速了劳工移民离开以色列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劳工移民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以色列境内劳工移民因其所从事工作的性质,而为主流社会所排斥。面对极其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劳工移民逐渐转向宗教信仰寻求心灵的寄托,向社团组织寻求道义的帮助,以积极的姿态向主流社会靠拢。鉴于劳工移民对国家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以色列社会和政府对待劳工移民的态度由宽容向敌意转变。配额分配制、雇主监管制以及驱逐运动则是以色列政府限制性移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本文得出三点结论:一是以色列引进劳工移民的根本因素是以色列经济的发展,而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利益等因素使历届以色列政府的劳工移民政策具有反复性;二是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民主国家普遍存在对劳工权益侵犯的现象,虽然以色列政府颁布了保护劳工移民的法律,但需要严格落实;三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借鉴以色列政府劳工移民管理的经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劳工移民输入与输出机制。总之,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势不可挡。世界各国应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之中,不但要保护劳工移民的基本权益,而且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