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了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之中,说明我国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农村是与自然界结合最亲近的地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因此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环境保护的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作为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是珠江源头、长江上游、澜沧江上游的所在地,又是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对其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选定墨江、洱源).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对激励机制现状进行评价,找出其不足之处。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激励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结合农户的需要,构建新的激励机制方案,并对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界定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激励研究现状做出综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节阐述了论文所用到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的章节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墨江和洱源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情况,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第四章节构建激励机制的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统计数据,对墨江和洱源的激励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查找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第五章节根据发现的问题和原因,运用激励理论,结合农户的实际需要,构建了新的激励机制方案与模型,并讨论了新的激励方案的运行模式,同时对激励机制外的其他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第六章节简要总结全文,指出本论文创新之处,同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通过以上六个章节的分析,得出当前在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力度不够、激励效果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新的激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