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星起源的形成和初期演化的研究是天体物理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这一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对星系结构和演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行星的形成,所以在天体起源研究中,恒星形成研究起着枢纽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恒星所产生的分子外向流的研究成为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之一。由于恒星所产生的分子外向流含有许多关于恒星的形成和演化的信息,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恒星系统演化的历史。而对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分子外向流模型、驱动机制和其奇特外形成因的研究上,研究方法一般都采用数值模拟,该方法的优点是能比较直观的显示恒星外向流的性质,但不能对恒星外向流作定性的描述。本文的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先研究了初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三维圆锥形茧壳层产生的外向流,这个三维圆锥形茧壳层是实际茧壳层形状的简化,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随时间演化的三维圆锥形茧壳层产生的外向流,另外还讨论了弓形激波产生的外向流。在三种情况下所得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都基本符合。本论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分子外向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当前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当前关于分子外向流的基本模型,其模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在第二章中,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对恒星的三维圆锥形茧壳层产生的外向流的基本性质,如速度、密度、尺度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研究分为激波绝热和辐射的两种情况进行,首先做理论推导,然后根据推出公式作图分析,从图当中寻找规律。除个别情况外,分析研究的结果与实际的观测较为相符。由于公式比较复杂,影响结果的因数较多,因此又进一步对推出公式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处理。简化后图像与简化前的图像基本一致,这说明本章的简化的模型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