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表示比较的语言形式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就是有明显比较标记的“比”字句。“比”字句是汉语语言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语法点,也是留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之一,收集此类语料,分析相关偏误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随着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的兴起,对亚洲国家以及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偏误研究不断增多,但对匈牙利这样小语种国家的研究较少,几乎处于空白。在“比”字句习得过程中,匈牙利(塞格德)中学生作为一个小众学习群体表现出自身的习得特点。本文希望通过对匈牙利(塞格德)中学生习得“比”字句的考察,进一步了解匈牙利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是如何运用“比”字句句法、语义、语用功能的,以期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包括选题缘由、选题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基础和“比”字句在汉语本体方面和对外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综述。本文选题来自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启发,在前人对“比”字句研究的基础上,以对比分析理论、语言迁移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匈牙利(塞格德)中学生的“比”字句习得偏误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范围为“A比B+形容词、A比B+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宾语、A比B+动词+程度补语、A比B+动+宾+动+程度补语、A比B+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A比B+形容词+模糊数量补语(一些、得多、多了、很多)……”等十一个句型。第二章为汉语“比”字句和匈牙利“比”字句相关句式的对比研究。通过访谈当地教师、查阅相关书籍归纳匈牙利“比”字句的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的表达。本文陈述了匈牙利语中与汉语相似的几种肯定句表达法,如“A+形容词比较级+B、A+形容词比较级+mint+B、A+még+形容词比较级+mint+B、A+模糊数量补语+形容词比较级+mint+B、A+精确数量补语+形容词比较级+mint+B、A+形容词比较级+B+精确数量补语”。另外,本文还归纳出匈牙利语常用“比”字句与汉语“比”字句的差别之处,主要体现在比较标记“比”字的位置和比较结果的差异两点上。第三章是对匈牙利(塞格德)中学生“比”字句偏误情况进行分析。本章首先描述了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匈牙利塞格德各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其次阐述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和统计原则。接下来则是对偏误的具体分析。本文调查问卷包括初、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因此偏误分析的第一步是以此为轴,说明每个阶段的学生产生偏误的部分,分为“比较项、比较标记和比较结果”三个部分;第二步根据本文研究的十一个句式依次分析每个句式上学生所犯的偏误类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中包含的偏误有“误代、误加、错序、遗漏、句子杂糅、不符合汉语表达”等,最后总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特点,学生在大方向上偏误率高的是“比较结果”这一部分,具体偏误率高的句型是句式(5)“A+比+B+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10)“A没有B......”和(11)“A不比B......”。第四章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一是学习者内部因素,根据第二章可证匈牙利中学生在学习“比”字句时受母语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结合问卷中的偏误例句分析了汉语规则泛化、语义理解因素和交际策略的对偏误的影响。二是外部因素的制约,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编写。第五章对匈牙利中学生“比”字句的教学提出建议。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策略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教学主要指“比”字句语法点的“展示-讲解-操练”环节。二是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对教材语法点的编排和对练习的设计提出设想。最后是本文的总结。针对此次问卷调查分析,描述匈牙利(塞格德)中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特点,并反思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