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成果缕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ong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顺应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潮流,决定实施新政。新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的成效,但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不少新政措施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政治体制的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晚清的宪政改革,是中国开始由传统君主政治向近代民主政治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一个具有长期专制封闭性的政治体系而言,这是一个带有实质性变化的大事。政治变革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统治者对于变革政治体制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为彻底了解立宪将会给统治集团带来的利弊,清政府于1905年特简派以载泽、戴鸿慈、端方、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为首的政治考察团出洋考察政治,希望通过对东西洋各国政体的实地考察,切实了解立宪制度,为清廷的预备立宪制定改革蓝本。他们带着“择善而从”的目的,对东西洋各国的宪政、军事、教育科学以及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并且针对清末的改革及一些社会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次五大臣出洋考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是清王朝以政府名义派出的第一个政治考察团,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博采邻邦之良法”为目的的考察团,中国政府开始改变自己“天朝上国”的心态,以务实的精神审视自己的统治制度。五大臣的考察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他们的考察成果也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关于教育、财政、警务、狱政、交通等方面的见解,突破了过去其他人就事论事的特点,而是将之与宪政总体规划相联系。五大臣回国后,曾多次上书清廷的当权者力陈推行立宪的益处,打消了他们的思想顾虑,力促立宪工作的进行。并将考察成果上呈宪政编查馆,为立宪的筹备及实施提供依据。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确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清末立宪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绝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对立宪的探索及为此所做的准备工作。五大臣出洋考察对于在统治阶级上层普及立宪的意识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其他文献
分析创新评价对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提出的全面性、动态性和严谨性的要求,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实现面向创新评价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使用系统的角色,对科研成果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叙述了钻孔灌注桩在坚硬地基中钻进成孔时遇到的困难,以及采取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国家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形势下,要落实好《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必须要在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保护好祖国北疆生态
清末河南政治上受到清政府的严密控制,经济萧条,新的社会思潮传入比较迟缓,再加上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地方官僚的贪婪掠夺,河南民众生活困苦。面对这种情况,河南有识之士并没有
由于地市报的读者群体定位、新闻时效性特点,其在财经新闻报道方面区别于一般财经、行业类媒体,须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对此,《克拉玛依日报·理财周刊》的《闲谝财富》专栏较
近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完成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本次评价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继续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拓展评价对象、优化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评价、注重声
资政院是清末宪政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封建统治集团和资产阶级立宪派围绕“预备立宪”组成的特殊联盟,是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运作形式在中国的实践。笔者力图对资政院进行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