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知识对二语习语理解的影响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普通二语词汇学习总是定位在语法和记忆方面,而词义学习的研究又仅局限于传统语义学上.这种传统词汇学习的方法阻碍了学生灵活掌握词汇意义,尤其不适用于中国学生学习不同概念体系的英语习语.该文试图借鉴近年来认知科学在隐喻理论上的新发现,将习语和隐喻结合起来,研究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习语过程中如何借助领域知识理解隐喻意义、掌握习语词义,以求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增进对二语习语学习的了解.该文以某重点大学的六位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研究他们如何学习英语习语;哪些英语习语易学,哪些难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有别于学习其他普通英语词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领域知识来理解其中蕴涵的隐喻意义.从所研究的习语实例中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1)方向性隐喻.所含领域知识是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与人体关系密切.学生普遍认为这类习语易学,能够同时掌握字面含义和深层喻意.(2)日常性隐喻.所含领域知识包括日常生活体验.学生容易理解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体验相关的习语,而不容易理解那些与自己生活体验不相关的习语.(3)文化类隐喻.所含领域知识与不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由于中国学生不熟悉异域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导致此类隐喻习语不易被掌握.总体而言,如果英语习语中包含普遍隐喻概念,那么这个英语习语就比较容易理解.如果英语刁语描述的概念在中文里无对称表述,那么这个英语习语对中国学生而言就不容易理解.有很多英语刁语所含深层概念事实上是中英文共有的,但是它们在中英文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差异,所以就给学生造成了困难.通过该篇论文的研究.拟对第二语言词汇学的研究和习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即在二语习语教学中可增加隐喻体系的相关知识,加强领域知识的学习,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帮助学生系统、深入、灵活地掌握英语习语.
其他文献
该文-改前人在性别与语言研究中,用权势理论去分析、比较男女在某一语言变量上的使用频率的方法,试图从性别文化的角度对英语国家中的言语维持行为的性别差异进行探讨.
自七十年代早期,国外关于英语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就已把注意力由教学方法转向了学习者特征和学习者策略以及它们对于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个性差异的研究主要涉及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罗扎诺夫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且庞杂无体系,文学批评活动则贯穿其一生。他是白银时代重要的宗教哲学家,“新宗教意识”的创始人之一,“新宗教意识”的许多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然而,就中国目前的国情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精读课教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意识流小说悄然兴起.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意识流小说刻意表现的不是外在的物质世界,而是作为人类普遍经验的个人精神生活和深埋
翻译工作的目的和特点,是思想文化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待和处理外来文化,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现今基于全球化这么一个大背景,翻译重在对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