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牛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较晚。生长速度较快的犊牛产犊年龄小,出栏周期短,繁殖力更高,饲养成本更低。因此,如何促进水牛犊牛的生长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SS)和皮质抑素(CST)双表达DNA疫苗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生长速度,虽然探索了用其鼻腔免疫水牛犊牛的剂量,但增重效果不显著。因此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试验来探索、优化犊牛接种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为水牛场的规模化养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奶水牛繁育技术创新与应用(2662019PY014); 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体系技术专项(MOF and MAR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牛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较晚。生长速度较快的犊牛产犊年龄小,出栏周期短,繁殖力更高,饲养成本更低。因此,如何促进水牛犊牛的生长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SS)和皮质抑素(CST)双表达DNA疫苗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生长速度,虽然探索了用其鼻腔免疫水牛犊牛的剂量,但增重效果不显著。因此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试验来探索、优化犊牛接种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为水牛场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合理的免疫方案,为该DNA疫苗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从免疫方式和免疫剂量两个方面来探讨犊牛接种双表达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促生长效果以及安全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工程菌的鉴定与遗传稳定性将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菌C500(pVGS/2SS-2A-S/CST-asd)复苏培养,提取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连续培养50代,分别取2、10、20、30、40、50代的菌液进行PCR扩增,均可扩出目的基因2A-S/CST片段、抗性筛选基因asd片段、减毒基因crp片段以及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序列inv A基因片段,表明重组菌在传代过程中未发生质粒丢失、毒力返强现象;绘制重组菌和对照菌的生长曲线,结果发现,含目的质粒的重组菌和不含目的质粒的对照菌生长趋势趋于一致,说明导入双表达质粒并未影响该减毒沙门氏菌的正常生长。2.双表达DNA疫苗接种途径对犊牛免疫反应和生长的影响27头2~6月龄水牛犊牛,随机分成四组,分别采用口服(O组)、喷鼻(N组)、口服+喷鼻(ON组)方式接种双表达DNA疫苗,浓度均为3×10~7CFU/mL,对照组(C)使用PBS进行口服+喷鼻处理,2 w后加强免疫一次。结果表明:三种免疫方式均可诱导犊牛产生SS抗体和CST抗体;初次免疫后2 w,N和ON组阳性率最高,均为85.71%,试验末期,ON组阳性率下降到14.29%,O和N组均检测不到抗体。从增重来看,2 w时,ON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O、N和C组(P<0.05);0~10w,与C组相比,O、N和ON组的增重分别提高了5.26%、10.53%、15.79%;初免后10 w,ON组的胸围、腿臀围均显著高于C组(P<0.05)。激素检测结果表明,各组GH、IGF-1、T3的含量,ON>N>O>C组;其中2 w时,O、N和ON组IGF-1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6 w时,ON组T3和T4的浓度均显著高于O和C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发现,三个试验组IL-4和INF-γ的含量均高于C组,表明三种免疫方式都能激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发现,各组犊牛血清中总蛋白、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和尿素氮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双表达DNA疫苗对犊牛血清代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3.双表达DNA疫苗接种剂量对犊牛免疫效果和生长的影响24头2~6月龄水牛犊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喷鼻3×10~7CFU/mL+口服3×1010CFU/mL(NO10组)、喷鼻3×10~7CFU/mL+口服3×10~9CFU/mL(NO9组)、喷鼻3×10~7CFU/mL+口服3×10~8CFU/mL(NO8组)的方案进行免疫,对照组(C1)使用PBS进行口服+喷鼻处理,2 w后以相同的程序加强免疫一次。结果发现:初次免疫后2 w,NO10、NO9、NO8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83.33%、83.33%,加强免疫后各组阳性率并未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各个时期,各组犊牛血清SS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纵观整个试验周期,无论是SS抗体还是CST抗体,NO8组的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最高。不同时期,NO8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0~10 w,NO10组、NO9组、NO8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04%、13.04%、17.39%。从体尺变化来看,10 w,NO8组的胸围、腿臀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激素检测结果表明,各个时期,NO8组犊牛血清中GH、IGF-1的含量均高于另外三组,其中6 w时,NO8组IGF-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检测对免疫后牛舍不同时期的水样、土样和粪样以及提取的犊牛血液基因组DNA进行目的基因扩增,均未检测到目的基因,表明该重组菌对环境以及动物都是安全的。在初次免疫后2 w和6 w,检测各组犊牛的血液成分(WBC、RBC、HGB、HCT、MCV、MCH、MCHC、RDW),发现三种免疫方式对犊牛血液各成分无明显影响,说明该双表达DNA疫苗对犊牛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细胞没有影响,初步证明了该疫苗免疫大动物也是安全的。综上所述,SS和CST双表达DNA疫苗对犊牛及环境都是安全的,采用口服3×10~8CFU/mL+喷鼻3×10~7CFU/mL的免疫程序最佳,水牛犊牛的增重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绵羊作为短日照动物,通常在秋冬季节集中发情,在次年春天集中产羔。这种季节性繁殖的特性限制了其繁殖效率,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肉羊出栏量。因此,研究季节性繁殖的内在原因至关重要。CRY基因与哺乳动物季节性繁殖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哺乳动物CRY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起源与分化,以及在季节性繁殖哺乳动物中的选择压力。从转录水平分析CRY1基因在湖羊初情期前后性腺轴中的变化,并研究了CRY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主要结
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每年对我国果蔬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生产中使用化学杀菌剂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手段。灰葡萄孢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解析灰葡萄孢对杀菌剂的抗性机制和抗性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APs)是一类对灰霉病高效的杀菌剂,但相关抗性机理尚不明确;苯并咪唑类杀菌剂(MBCs)是防治灰霉病的常用药剂,生产中已经产生抗性。本课题从AP类杀菌剂抗性相关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CRD)的病原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且常与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或继发感染,给家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治疗CRD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极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且引起禽产品药物残留,严重威胁公众的健康。中草药具有显著的杀菌、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且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是一个替
随着人们对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肉制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不法商家甚至使用猫、狗、狐、水貂等常见食肉目动物的肉进行掺假售卖。据报道,猫、狗、水貂等食肉目动物具有感染和传播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 V-2)的风险,且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宿主,食用这些肉容易造成疫病传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目前已
在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过程中,东汉社会文化也伴随着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而变迁。基于儒学和道教发展兴盛的文化背景,砖铭文字资料作为一种客观历史存在,其内容涉及许多社会文化层面,包括民间生活状况、民俗信仰、丧葬礼仪等,这些砖文刻写粗糙,不拘成法,是区别于历代经典书法的另一种创造。因此在传统学问与现代学科之间,东汉砖铭所传递的古代社会文化信息、古代书法艺术特色是我们今人探索东汉史学的重要
在畜牧生产中,动物受到应激后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分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作用于身体各个器官,直接影响畜禽屠宰后的肉质性状。糖皮质激素常通过与转录因子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α,GRα)结合,调控下游基因发挥作用。畜禽应激后常导致滴水损失发生改变,其改变将影响肉的营养风味甚至带来经济损失。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能够影响滴水损失的
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我国植物油的主要供应源。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小和植物油需求量的增加,高含油量成为油菜育种的重要方向,超高含油量的油菜种子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长。高含油量的油菜种子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在某些逆境条件下却表现出较弱的生活力,如萌发力弱、不耐渍涝等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采用了一些物理、化学的方法,在不破坏油菜种子结构和不影响正常萌发的前提下降低了油菜种子含油含量,提升了油菜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禽功能基因筛选与基因编辑育种等领域,经过突变与改造的Cas9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具有低脱靶和拓宽PAM位点等优势。CRISPR/Cas9系统应用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设计高效特异sg RNA。目前缺乏针对Cas9及其变体的sg RNA活性准确预测的算法,因而亟需开发一种能解析Cas9及其变体的sg RNA且具有高预测准确性的新算法。针对上述的
肌内脂肪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而脂肪细胞中的脂质储存在脂滴这种细胞器中。脂滴由单层磷脂、中性脂质和表面蛋白构成,在不同物种、组织和细胞中高度保守。脂滴不仅负责细胞脂质的储存,也调控细胞脂质合成、分解和转运,是细胞脂质代谢中心,在细胞脂质代谢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期研究发现细胞核中也存在脂滴,其结构与胞质脂滴相同,但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阻断细胞磷脂合成途径导致核内脂滴聚集,通过提取核内脂滴
隋代书法作为南北朝楷书走向唐代楷书的津梁,反映着楷书发展的脉络和书风流派的演变,于书法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隋代书法在南北文化充分交流的大环境下,使南北书风得以整合和创新,为楷书法度的完备,楷法的规范化、普及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初步确立了以“真书”为楷模的书写体系,为唐代尚法书风的开启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主要以隋代碑刻及墓志的楷书为研究对象,结合出土碑刻、墓志拓片与传世文献,探讨了隋代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