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创新的关键在教师创新,教师创新的关键在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应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展示出积极的创新工作行为。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不仅是衡量教师有效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的核心指标,而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现有教育心理相关研究较多关注了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较少关注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研究虽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有一定相关,但在本质上差异较大。近年来,来自组织行为领域关于员工个体创新行为的研究为探索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但由于职业性质的显著差异以及对员工创新工作行为自身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与局限,其已有结论是否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群体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已成为教师职业心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在现有员工创新工作行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从社会人口学因素、个体差异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角度梳理了已有个体创新工作行为的概念内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及理论解释,提出现有研究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一是创新工作行为的结构维度构成及测量存在分歧;二是年龄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与创新工作行为关系分歧明显,且内在关系机制尚不清晰;三是较少关注人格等心理特质变量与情绪、效能感等心理状态对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四是较少考虑以中庸思维方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及机制;五是对作为有机整体的工作环境与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及机制缺乏统一的回答。为此,研究以中小学教师为被试群体,在建构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理论结构、编制有效测评量表的基础上,从年龄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主动性人格、中庸思维方式及工作环境等角度分析其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期待在丰富和深化个体创新工作行为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对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理论认识。研究一以个体创新工作行为的"三阶段论"过程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由创新观念产生、创新观念推介和创新观念应用三个维度构成的理论构想,并按照量表编制程序开发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量表。结果表明,教师创新观念推介和创新观念应用旋转为同一结构维度,命名为创新观念执行,最终有效量表由15个项目构成,即自编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量表15个项目构成,分属于创新观念产生和创新观念执行两个结构维度。信效度检验表明自编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有效测量工具。研究二验证了年龄、工作经验、教育程度、性别、职称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工作经验是相对于教育程度更有效预测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因素,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存在职称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同时,生理年龄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关系不显著,教师对自我年龄知觉能够有效预测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积极自我年龄知觉正向预测教师创新工作行为,消极自我年龄知觉则负向预测教师创新工作行为。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自我效能感和社会互动在积极自我年龄知觉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三探讨了主动性人格、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创新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与积极情绪、创新效能感和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正相关显著,与消极情绪负相关显著,积极情绪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中小学创新工作行为正相关显著,消极情绪与中小学创新工作行为负相关不显著。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积极情绪和创新效能感两个简单中介变量以及"积极情绪—创新自我效能感"和"消极情绪—创新自我效能感"两个中介链间接影响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而消极情绪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创新效能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四分析了中庸思维方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作为追求"中和"的中庸思维方式,不是"妥协、退让、折中、回避矛盾"的思维方式,而是顾全大局,审时度势,因时而中的整体、辨证、权变、灵活的思维方式,可以积极预测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同时,研究还发现冒险意愿在中庸思维方式与创新观念产生和执行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和谐在中庸思维方式与创新观念执行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积极情绪在中庸思维方式与创新观念产生和执行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积极情绪可以进一步增强了中庸思维方式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研究五考察了作为有机整体的教师工作环境与其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及机制。研究从任务特征、知识特征、人际社会特征及其它环境特征四个方面综合测评教师工作环境,发现教师工作环境四个维度及其总体与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基本心理需要和控制性动机在工作环境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关系中的简单中介效应显著,"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的链式中介效应也显著,但自主性动机在两者之间的简单中介效应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控制性动机"的链式中介效应不显著。综上,研究探索了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两维度结构,编制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自陈量表,并从年龄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主动性人格、中庸思维方式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其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解决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初步建构和验证了中小学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