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是后三峡时期库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科技内容。城市设计作为管控城市物质形态、提升空间环境品质、优化城市人居风貌的有效技术工具,在库区建设中有着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与东部平原地区相比,三峡地形地貌构成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人文和历史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独特而丰富,聚居空间顺应自然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持续演进,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域性城市形态,具有高度生态、文化和社会发展价值。然而在三峡库区特殊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搬迁建设局限于土地资源的限定条件、城市规划设计规则的套用、工程技术基础和社会认知水平的片面性,普遍存在忽视山地环境特质、削弱人本价值诉求的现象,缺乏对三峡人居生态性、人文性和地域性的融贯认识思维,造成簇群均质蔓延、结构认知失序、场所质量下降等综合性问题。论文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图形分析整理和计量评估等研究方法,提出以“空间环境适应”观点统筹解决三峡库区城市品质矛盾,通过山地聚居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切入,解释三峡人居空间环境生成过程;以“择址、寻路、认同”行为特质和“簇群、结构、场所”空间图式,探讨空间环境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利用适应机制推演“适应评估-空间构型-设计干预”技术路径,深化簇群密度、结构效能、场所质量的研究思维认识,探索形成三峡库区城市设计适应性方法和策略内容。(1)论证三峡库区山地城市空间核心矛盾与现实表征,构建空间环境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框架(第2、3章)。通过实地调查与规划资料分析,研究梳理了三峡库区城市设计发展历程与理论内容,在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关系探讨中发现库区城市设计以抽象地域逻辑应对山地复杂环境,其符号化空间模式导致山地范式与人本价值的不适应矛盾及其品质问题表征,认识到复杂山地与人居生活综合影响下空间环境研究议题的必要性和行为研究切入的可行性。论文根据山地聚居行为选择模型建构“行为特质-认知图式-营建过程”逻辑内容,在择址、寻路、认同等认知行为的剖解中探究三峡库区城市空间环境生成过程。城市设计依据“主体-客体-过程”适应性范式,讨论“簇群、结构、场所”空间环境适应层级与山地行为特质适应维度,延伸推导簇群集散格局协调、结构有机秩序优化、场所立体空间提升等适应机制,试图形成空间环境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内涵及应用模式思考。(2)探索基于择址趋向格局的簇群密度协调方法(第4章)。根据三峡库区城市簇群形态的集聚与分散特点,研究提出以“密度”统筹簇群格局设计与管控:根据前述融合生态安全格局、山水景观、发展区位、开放空间感知等多种因素的簇群适应机制,探讨建构簇群密度适应指数评估体系,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判现状容积率与基准容积率的耦合关系;辨识三峡库区城市密度分布的空间特点与现实问题,证实山地自然环境约束与高密度建设模式之间的关联性,并发掘中高层建筑形态在山地簇群构成中的高质量适应性;提出主体簇群格局设计与空间要素辅助管控相结合的“形态推演-密度治理”设计方法认识,提炼均质延展、平行镶嵌、错落层叠等5种簇群形态类型构成,从山水景观保护、道路系统优化、公服设施混合配置等方面探讨三峡库区城市簇群空间形态设计与管控方法内容。(3)解析基于山地寻路过程的结构效能优化方法(第5章)。针对三峡库区山地城市有机形态在路径识别过程中的低效问题,论文归纳了山地城市设计寻路矛盾的现实表征,探索建构地标、路径、边界LRE结构语义模型,利用节点锚固、路径关联、边界限定等适应机制引导制定结构寻路效能评估体系,判断山地城市空间的寻路绩效及其分布格局。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和特征统计发现,三峡库区城市结构存在主导空间序列,以结构语义要素组合的形式统筹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寻路方式。基于主导序列的研究认识,论文展开讨论“空间构型-意象强化”结构效能优化设计方法,融合寻路结构类型规划与意象要素管控要则,提炼地标离散、节点聚核、有机序列等6种寻路空间构型,从地标建筑、街道网络、滨水界面等方面解读城市意象增强途径,展现三峡库区山地城市地域性结构序列的有机逻辑。(4)探讨基于空间感知认同的场所质量提升方法(第6章)。聚焦三峡库区山地公共空间因符号化范式而导致的质量下降问题,研究通过山地立体形态、视觉秩序、景观元素复杂性、建筑环境水平等适应机制,建构场所环境表征评估体系,并与人群活力的真实分布格局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场所质量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发掘山地城市场所形态的独特构成、判断城市场所质量分布的异质性特征,形成立体空间“语汇分析-管控引导”优化思路认识。论文归纳总结城市轴线、街道、立体建筑、广场、梯道等三峡库区山地场所类型的构成语汇,探索形成山地特色公共空间的基础设计方法;同时提出场所空间管控与优化策略,包括山地特色空间秩序营建、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优化、三维复合建筑空间组合、提升场所空间多样性、改善建筑环境水平等,丰富三峡库区场所设计的空间基础与导控策略。小结:三峡库区城市“簇群、结构、场所”形态在山地聚居行为适应维度的特征呈现,要求城市设计采取环境行为适应方法,引导库区城市克服抽象地域逻辑的局限性,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本生活融合的高品质人居愿景。论文尝试梳理三峡库区山地空间环境构成表征、行为机制、形态类型和设计策略,可望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设计方法和集约融贯的实效途径,有助于添补和拓展山地人居环境科学在三峡地区城乡建设中的深化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