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广西产长果猕猴桃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药学研究并与其近缘植物毛花猕猴桃叶相比较。通过对其不同采收期进行定性、定量和指纹图谱的分析研究,为今后开发、科学评价该药用资源质量提供前期的科学依据。 方法:1.采集原植物进行鉴定,对该药材进行性状、显微鉴别等生药学研究,并与毛花猕猴桃叶进行了对比研究。2.采用化学成分预试验、紫外-可见光谱法、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研究。3.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UV-Vis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长果猕猴桃叶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芦丁的含量,进行了动态积累的研究。并对药材常规检查项目进行了测定。4.参照《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的要求,以芦丁为参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经过对各项实验条件进行调整及优化,建立了10批次不同采收期的长果猕猴桃叶的指纹图谱,并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10批长果猕猴桃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分析。 结果:1.对两者的生药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性状、显微鉴别方面均有各自的特征,能用于鉴别。2.化学成分预试验表明两者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薄层色谱法(TLC)法可对长果猕猴桃叶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均可鉴别长果猕猴桃叶。3.测定不同采收期长果猕猴桃叶总黄酮的含量大小,检测波长为505nm,能较好的满足药材的定量要求,平均含量在3.55%~15.23%之间,差异较大。以C18色谱柱,检测波长360nm,乙腈-0.1%磷酸(18:82)为流动相,对其有效成分芦丁进行含量测定,平均含量在1.33mg/g~5.32mg/g之间。进行动态积累研究,表明不同采收期总黄酮和芦丁变化趋势大致一致,均在12月份出现最高值。而对茎、叶不同部位比较可知,叶中含量较高。4.测定10批不同采收期长果猕猴桃叶指纹图谱,并生成对照指纹图谱,软件自动匹配13个共有峰,其相对保留时间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现性,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10批长果猕猴桃叶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以相似度计算,各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均在0.91以上。 结论:首次对长果猕猴桃叶及毛花猕猴桃叶进行性状、显微、理化及光谱鉴别等生药学研究,为鉴别该药材及其近缘植物提供了依据。初步建立了不同采收期长果猕猴桃叶的质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动态积累研究,为控制其质量积累了基础的实验数据;并建立了长果猕猴桃叶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其对照图谱,方法重现性、稳定性和精密度良好,能观察叶中成分的动态变化,有助于长果猕猴桃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药材的质量控制,并为长果猕猴桃的进一步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了前期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