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社交媒介使用对艾滋病知信行(KAP)的影响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微信以及Facebook等社交媒介对很多人而言,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麦克卢汉时代的隐喻已经成为了今天的现实,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社交媒介,媒介也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对于同性恋群体而言,社交媒介的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相比以前局限在酒吧、公园以及浴室等线下场所而言,网络的交往方式为这一群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方面同性社交媒介在近年来如异军突起,隐匿性、及时性以及便利性的特点深刻地变革了同性恋群体的交往方式,“新媒体赋权”等话语不绝于耳;但是另一方面,同性社交媒介也被指责提高了使用者的艾滋病感染风险,并且国内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相关研究也在建议应该在同性社交媒介上进行防艾信息干预,从而影响使用者的相关行为,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自2015年起,全国用户量最大的同性社交媒介“Blued”开始在其软件上进行艾滋信息干预,但是关于其传播效果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将从媒介效果的研究视角出发,以说服性效果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依据,并且引入健康传播中对于艾滋病研究的KAP知信行经典理论模型来设计问卷、展开调研和实证分析,最终通过媒介接触和防艾信息接触两个维度,来探讨同性社交媒介使用对使用者在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影响。研究显示,Blued所进行的防艾信息干预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水平。即防艾信息接触者在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水平上要高于非接触者,并且防艾信息接触程度越高,使用者的艾滋病认知程度越高、相关性态度越积极,性行为也会更安全。但是研究也发现,在媒介接触层面,媒介接触不会对使用者的艾滋病认知产生显著性影响,但是会在态度和行为层面产生负面影响,即媒介接触程度越高,使用者的相关性态度越趋向于负面,发生危险性行为的水平也会越高。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受访者的艾滋病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在性行为过程中,使用“RUSH”和“0号胶囊”等新型毒品的情况比较普遍。在使用动机层面,部分使用动机对使用者的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认识朋友”动机能够正向影响使用的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获取防艾信息”动机能够正向影响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而“满足性需求”动机负向影响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此外,年龄、教育程度、伴侣数量等变量也会对艾滋病的知信行产生显著性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随之发布,提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获得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福建省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且厦门市作为“一带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类成体干细胞,它可以特异性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其来源有脊髓、脂肪、牙髓、胎盘、脐带等。临床上的研究表明间充质细胞可以存活,移植和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并且修复受损组织。目前临床上用含有10%胎牛血清或者人的血小板裂解物(platelet lysate,PL)培养基培养间充质干细胞,但由于研究中发现10%胎牛
本文以膜面可夹胶的低辐射镀膜玻璃产品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A公司项目开发现状,对该产品开发项目的进度管理从工作分解、项目任务关系及工期估算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A公司的历史资料及经验教训总结归纳出A公司目前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分别是项目进度管理模式落后、开发项目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项目沟通工作不通畅。之后基于项目进度管理及关键链理论,构建了项目进度管理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
晚清中国社会处于由传统向近代蜕变的大变动、大转型时期,是从传统小农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晚清督抚群体在推动这一“蜕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以曹鸿勋(1846—1910年)作为趋近“平均”之“一般巡抚”的代表,分析其在清末新政中,为推动陕西社会近代化中所取得的政绩,并以此进一步窥探督抚群体对推动晚清中国社会近代化所起的历史作用。曹鸿勋于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官拜陕西巡抚,抚陕期间积极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