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语用与认知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任意性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整个20世纪任意性原则在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领域占统治地位,尽管不少学者论证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但仍未动摇任意性的支配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功能主义语言学家的研究,任意性受到广泛批评。研究者们对句法和屈折范畴的研究揭示了语言系统在语音、构词、标记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象似性。目前任意性与象似性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已基本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象似性受到了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哲学家们的关注。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身体体验和主客体的互动,体验感知和认知结构被映射到语言表达之中,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所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和所指之间会存在象似性关系。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分别从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进一步论证了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特征。 象似性主要论述语言形式与所指之间的理据关系。提到所指,必然会涉及到语言符号的使用者,因此象似性理论也应属于语用学研究范围,对于语用学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鉴于从语言使用角度来探讨象似性至今鲜有涉足,因此本文又试图从语用角度探索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特征,运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进一步论证了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合理性。并总结前人在语音,词汇,句法层次象似性研究,拟提出语用层面的象似原则:主观象似和客观象似,前者分为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后者分为社会语境象似性和伦理距离象似性。 论文最后论述了象似性对于语言教学和翻译的重大意义,作者认为象似性不但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全新的语言学习理念,在翻译的理论研究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他文献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93年,她因“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和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感兴趣的作家之一。一直以来,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人认为他笔下的女性受
对比语言学就是通过对语言进行比较研究,使各语言的特性更加明显,对外语教学极有帮助。现在,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加深,互相之间学习语言的风气也很盛行。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