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是禽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2010年4月坦布苏病毒病在中国东南沿海养鸭场开始爆发,感染的鸭子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雏鸭和肉鸭出现神经症状,产蛋鸭产蛋量骤降。病理剖检可见病鸭脾脏肿大,大脑充血、出血,产蛋鸭卵巢出血、破裂、炎症。在随后研究中从鹅、鸡、蚊子和麻雀中亦分离到该病毒,并且在感染的鸡,鹅也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至此该病被称为禽坦布苏病毒病。禽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该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性和变异情况,利于该疫病的有效防控。制备良好的禽坦布苏病毒prM蛋白单抗,为研究该蛋白结构与功能、禽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根据已有禽坦布苏病毒序列,针对其编码的结构蛋白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对临床病料进行检测,从阳性病料中分离出三株禽坦布苏病毒,并分别命名为zjYY150901、zjYY150902和zjYY150903。将分离到的病毒接种到SPF鸡胚和DF-1细胞中,鸡胚在48小时内出现死亡,胚体出现水肿和出血,感染细胞出现病变,表现为细胞拉长,最后圆缩脱落。随后根据基因GenBank上禽坦布苏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设计1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其全基因组,获得了三株禽坦布苏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各分离株同源性很高,达到97.6%-99.9%。zjYY150902和zjYY150903的同源性达到99.9%,而zjYY150901和zjYY150902、zjYY150903的同源性为97.6%。与国外分离株MM-175和Sitiawan的同源性为87.1%-88.9%。12株禽坦布苏病毒在E基因上发生了个别氨基酸的突变,然而在一些关键的氨基酸位点上没有发现突变。由此总结出,在浙江地区禽坦布苏病毒的不同毒株的同源性很高,总体发生变异的程度较小。 以实验室已经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YY1株核酸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prM蛋白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鉴定出阳性菌,利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prM蛋白。将纯化的His-YY1-prM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过三次免疫和一次加强免疫后,融合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利用HAT和HT选择培养基培养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和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筛选杂交瘤细胞,最后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抗prM蛋白抗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经过Western blotting和IFA实验鉴定发现:3株抗pr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地与ATMUV感染细胞中prM蛋白反应。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研究该蛋白结构与功能、禽坦布苏病毒致病机制和预防该病毒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