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水突发性污染预警应急系统与镍、铬、汞应急处理研究

来源 :广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不仅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及污染物应急处理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深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预警技术、水质预测模拟、应急管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同时,以重金属镍、铬(VI)、汞污染柳江原水为例,在水厂现行工艺的基础上开展应急处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构建原理,包括其设计流程与基本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框架。(2)对水质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将灰色预测理论应用于水污染防控领域。利用残差修正的方法对GM(1,1)模型进行修正,并将其运用于河流突发性污染污染物浓度预测的实例中,得出了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响应函数表达式。(3)根据本研究建立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框架,针对柳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及其应急管理的特点,构建了柳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总体框架,提出了科学的建设方案。(4)研究了柳州水厂现行工艺对镍、铬(VI)、汞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镍、铬(VI)、汞的最大去除浓度分别为0.03mg/L、0.10mg/L、1.5μg/L,处理能力有限。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法作为水厂应对突发性镍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除镍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除镍方案为KMnO4投加量为1.5mg/L,pH调节为9.5,PAC投加量为18mg/L,PAM投加量为1.0mg/L,它可以将镍质量浓度低于0.22mg/L的原水处理后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采用硫酸亚铁还原混凝法作为水厂应对突发性铬(VI)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除铬(VI)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除铬(VI)方案为硫酸亚铁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1.6倍,pH调节为8.0,PAC投加量为12mg/L,PAM投加量为0.8mg/L,它可以将铬(VI)质量浓度低于0.8mg/L的原水处理后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采用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法作为水厂应对突发性汞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除汞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除汞方案为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2mg/L,pH调节为9,PAC投加量为18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0.5mg/L,它可以将汞质量浓度低于9.0μg/L的原水处理后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其他文献
黄庭坚以诗歌名世,被人冠以"山谷体"之称,而使事用典是其重要特征。其或用熟典以生新意,以故为新,或用僻典以避熟滑,或化用前人典故而反其意而用之,或对几个典故巧妙熔铸,或
为了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规范环境影响后评价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海洋局制
<正>实验数据及报告作为非临床研究的最终产品,由设施、设备、人员、方法、操作等产生,为了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实验中的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各部门可基于平时容易出错的环
会议
识别出了离子膜制备烧碱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氢氧化钠、氯气、氯化氢及盐酸、硫酸,并分析出了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分布场所,提
接地共面波导是微波电路板中最常用的传输线之一,本文先介绍了接地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构成、具有的优点、传输特性等内容,接着本文通过对多组接地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测试和分析,
大气气溶胶是由大气介质和混合于其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的体系。虽然气溶胶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是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气候变化以及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
古罗马的城市化运动是古代西方社会罗马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当然它的开展也离不开古罗马统治者的大
互联网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助手,很多事情的完成都会依赖与互联网来完成。在互联网当中我们接触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些新的、高科技的东西,那
三维石墨烯因其独特而优异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近年来备受广泛关注。以聚间苯二胺作为碳源,硝酸钴作为模板制备氮掺杂三维石墨烯(3DNG)。三维石墨烯通常比二维石墨烯拥有更大的
本文综述了四氢吡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缩合环法、N-取代法和电化学法,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四氢吡咯衍生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