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过渡,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地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党和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极大地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但是,目前公共文化供给总量的依旧不足和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供给不均等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阻碍了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目标的实现。为了解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衡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学术界也进行了热烈讨论,但是系统、全面性的论述比较少,本文将就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做一些试探性的解答。本文首先明确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梳理了学者们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与探讨,说明了相关理论对本文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而后对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及其均等化的重要内涵。文章对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区域、城乡和群体不均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区域均等化,主要运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投入、设施建设、人力保障、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反映问题;对于城乡均等化主要通过定性评价的方式展开论述,说明二者在经费、设施、人力和居民消费方面的差距;对于群体均等化,则通过定性描述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贫瘠的现状从侧面论证不均等状况。然后从经济发展、财政体制、政府职能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因素。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制度安排方面,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供给机制;在具体对策方面,应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动员公众参与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品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