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完成病例,模拟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的情况并进行间隙分析,预测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研究可以拔除第二磨牙矫治的病例的拥挤度范围,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第一部分选取未经任何正畸治疗的成年人,按下颌第三磨牙出情况分为萌出组(G1)57例和未萌出组(G2)50例。测量全景片上磨牙后间隙、第三磨牙直径、两者比值,t检验组间差异。第二部分选取拔除了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并且已经完成正畸治疗,但同时需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病例。模拟其拔除第二磨牙后获得的多余间隙,并预测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是否足够。第三部分病例与第二部分相同,依据第二部分结果分为两组:预测可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组(G1),预测不可以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组(G2),对两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 t检验组间差异。 结果:第一部分研究显示磨牙后间隙以及磨牙后间隙/第三磨牙直径的比值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下颌第三磨牙可以萌出的最小磨牙后间隙/第三磨牙直径比值为1.00。第二部分研究显示44%的拔除了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同时需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病例如果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则第三磨牙有足够的萌出间隙。第三部分研究显示,下颌拥挤度在可拔除组与不可拔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值分别为7.32mm和10.12mm。 结论:部分病例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可以达到减少拔牙数目的目的。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适用于拥挤度较小的病例,但即使当萌出间隙足够时下颌第三磨牙是否能萌出仍然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