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书亚·梅罗维茨结合了麦克卢汉的感官偏向论和戈夫曼的拟剧论,创建了媒介情境论,建构了媒介环境、交往场景与交往行为之间的联系。他运用“媒介环境—交往场景—交往行为”的因果逻辑分析了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论证提出了在电子传播环境下社会交往行为的中区分隔效应。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取代了电子媒介,更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生活里的场景之中。微信App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新型媒介环境会促生新的交往行为和交往关系。本文试图运用媒介情境论来探讨微信平台对社交行为的影响。分析微信平台造就了哪些新的交往场景,新的交往场景又使得交往行为和交往关系发生了哪些改变。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下深入了解网络社交媒体的重要探索内容。本研究对微信建构的新的交往场景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情境理论视角出发探究微信平台建构的场景对社会交往造成的影响,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探讨了微信建构的交往场景对用户交往行为、交往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微信构建的交往场景及其影响的梳理,展开对群聊和朋友圈两大虚拟场景的分析。用户通过微信群聊场景,实现了虚拟身体的共同在场。朋友圈场景中,用户拥有控制幕布的自主权,可以随意切换朋友圈场景里的前区与后区。同时,通过拓展线下的熟人圈关系和线上的陌生人社交,微信使得线上线下场景不断融合。笔者运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微信建构的交往场景对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有两点。一方面是产生了一些新的交往方式。虚拟的场景社交使得人机开始交互,开放的交往场景使得用户的个性和能力成为关注焦点。场景中用户以“点赞”作为交流方式。另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场景信息,表情包应运而生。前区、中区、后区的场景变更会影响用户的表情包使用行为。微信建构的交往场景也对交往关系产生了影响。微信场景中前区与后区幕布的消失造成了一定的社交强迫。朋友圈混杂了各种前后台场景,这种无边界的碎片化场景使得整个传播环境变成全景敞视的动态空间,即用户被困在“全景式监狱”之中。一部分用户为了更好地打造自己的“人设”,开始刻意地进行朋友圈印象管理。又因为朋友圈默认的公开传播逻辑与人际传播的私密性相矛盾,使得朋友圈语境崩溃只能缓解,不能消除。微信工作群场景使得权威的地位得到加强,微信趣缘群场景为弱关系的集合起到了连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