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部分符合条件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到的血压数据,获得这些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然后研究AASI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颈一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等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AASI与年龄、血压升高、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部分符合条件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Pearson相关关系分析法分析AAS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关系;用双变量直线回归分析AASI与LVMI、C-FPWV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等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用t检验分析左心室肥厚组、大动脉硬化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动脉壁增厚组等靶器官损害组与对照组AASI的差异;用多元直线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论证AASI与LVMI、C-FPWV、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等靶器官损害指标之间的独立相关关系。结果:1.AAS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中心动脉压、甘油三酯、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脉压等CVD危险因素,以及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LVMI和C-FPWV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2.AASI与C-FPWV(R=0.476;P=0.000)、LVMI(R=77.44;P=0.0004)以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R=294.461;P<0.0001)之间有确切的线性关系。3.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AASI比非微量白蛋白组的AASI高(0.55 versus 0.38,P=0.000),动脉壁增厚组AASI比非动脉壁增厚组的AASI高(0.52 versus 0.38,P=0.006),左心室肥厚组的AASI比非左心室肥厚组的AASI高(0.55 versus 0.39,P=0.000),动脉硬化组的AASI比非动脉硬化组的AASI高(0.56 versus 0.4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ASI与C-FPWV、LVMI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有独立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1.AASI是一种新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2.AASI的增高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