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类型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揭示草地类型形成与海拔、纬度、温度、湿度、光、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建立稳定性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昭苏马场为对象,通过对位于不同垂直带、不同地貌单元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南山、北山)、山地草甸、丘陵草甸、冲积平原草甸、山前冲积扇草甸、河滩阶地草甸草原、丘陵草原等草地类型的系统取样,分析该场草地类型多样性形成原因,为保护草地资源、指导畜牧业生产、制定草地资源合理规划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研究区域内,草地高等植物有34科,125属,226种,分别占伊犁地区草地植物的40.48%、27.65%和18.18%。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禾本科,15属,37种;菊科,18属,36种;豆科,8属,20种2.草地类型α多样性的变化顺序为:山地草甸>亚高山草甸>低山丘陵草甸>山前冲积扇草甸>山前冲积平原草甸>低山丘陵草原>河滩阶地草甸草原>高山草甸。3.伴随着北山——河滩阶地——南山地貌景观单元从北向南的变化,β多样性表现为先增加,再减少,又增加的趋势。随着生境环境从阴坡到阳坡的变化,β多样性表现出减小的趋势,物种替代速率增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共有种逐渐减少,β多样性增加,物种替代速度逐渐增大。4.高山和亚高山草地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低山丘陵和河滩阶地的类型,而中山类型的草地土壤含水量在它们中间;土壤容重的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高山和亚高山草地类型的土壤容重明显低于低山丘陵和河滩阶地的类型。5.亚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氮含量最高,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山前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速效氮最低,土壤全磷在各草地类型间分布较均匀;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山地草甸最高,丘陵草原最低;而土壤全钾含量正好相反,丘陵草原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山地草甸最低;山地草甸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亚高山草甸的最低,各草地类型之间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不太大,而且速效磷在各层中分布的比较均匀。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是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