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娃·依鲁兹(Eva Illouz)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她的书《冷漠的亲密关系——情感资本主义的形成》(Cold Intimacies: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文化已经在工作场所、家庭及我们与自我的关系中孕育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文化。她认为,经济关系已经变得深刻情感化,而亲密关系也越来越被涉及谈判、交换及公平的经济与政治模式所限制。依鲁兹将这种情感与经济关系相互定义且彼此塑造的双重过程称为“情感资本主义”。为了能尽可能清晰完整地呈现伊娃·依鲁兹的“情感资本主义”理论,本文的写作将由四个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主要梳理“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缘由。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追溯了心理学对于情感维度的发现和运用,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法使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心理学与女权主义的相互作用使得情感的表现形式——亲密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理性化特征,且叙事疗法对情感的把握与运用使伊娃·依鲁兹深化了对情感在现实社会中的认识。其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蕴含了情感维度,包含了人在对象化活动中表现出的审美维度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展现的亲密维度,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依鲁兹提出“情感资本主义”理论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支撑。最后,从现实层面上看,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情感动力的现实需求,私人领域的情感出现理性化倾向,工厂基于生产效率的考虑也开始关注工人的情感需求,企业更是将情感纳为一种管理工具。第二部分致力于呈现“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问题意识。首先,在讨论“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时,指出“情感”这一范畴在依鲁兹看来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实体,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实体,这是依鲁兹的基本立场。在这种立场下,依鲁兹在探究心理学如何塑造当代世界大部分中产阶级男女的文化框架这个主要问题时,就从二十世纪时美国的文化景观入手,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大众心理学以及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力”概念作为分析的重点。其次,讨论依鲁兹“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问题意识,就情感在如何改变个体生命体验、革新社会管理形式及推进公私领域融合这三个方面出发,详细探讨依鲁兹“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具体表现。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和展示依鲁兹“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内容,也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角度更为具体地分析依鲁兹的“情感资本主义”理论。首先,无论是从情感开始作为治疗性叙事的基础来看,还是追寻治疗性叙事的大众化及原因,亦或是梳理治疗性叙事中的情感文本化现象,这些都明晰地展现出情感的“理性化”特征。其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情感蕴涵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以及消费主义时代下的情感已经成为资本的一种新形式,都体现了情感的“资本化”特点。最后,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对人身体和情感的隔离、形成的反思性情感现象,以及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上的失望,这些都是情感“数字化”造成的结果。第四部分对“情感资本主义”理论进行系统反思,论述“情感资本主义”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框架的重塑、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发展及对马克思主义深化研究具有的推动性意义,同时也将明确指出该理论目前仍存在情感对于维护资本主义的作用有夸大现象、未能找到超越“情感资本主义”的可能道路等局限,最后引以为鉴,吸收利用“情感资本主义”理论的有益成分来服务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视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