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作品中,风格是一种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包括作者如何遣词造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段,以及如何谋篇设计文章结构等。所以风格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特征,应该被纳入译者和研究者的考虑范畴之内。然而,由于风格是作者个人性格、文学素养、创作爱好、写作素质等的体现,受到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译者很难和原作者有共同的经历和体会,所以风格的翻译是不容易实现的。莫言的小说《酒国》风格多变,被称为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其中包括了残酷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象征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结构主义小说等。而这部作品的英译者是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首席“接生婆”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他翻译的四十多部中国文学作品在美国引起了关注,为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本文选取《酒国》的英译本,应用刘宓庆的风格翻译理论对原文中典型案例的翻译进行研究,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获得新的视角,对刘的理论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风格和文体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其中涵盖了中外理论家对风格和文体学的重要观点及认识,并重点讨论了风格的可译性及其限度。然后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刘认为:风格是可以认识的,手段是掌握风格标记体系,对原作进行结构和体势的分析,掌握风格标记的频度。接下来本文重点介绍了莫言的写作风格和其作品《酒国》的风格特征以及葛浩文的翻译观点及策略。根据翻译风格论提出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具体分析了葛浩文的翻译是如何再现《酒国》的风格并对其翻译的成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从葛浩文的翻译实践对刘宓庆的风格理论进行了补充:风格的翻译要以目标读者能够接受、读懂译文为前提,有时为了避免文化上的误读,在不影响整体风格再造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淡化甚至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