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浙大一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和脑脊液(CSF)分流术的术后颅内感染(ICI)率、危险因素及致病菌种信息,初步探讨美国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指数对于预测颅脑手术术后ICI率的应用价值,为减轻术后并发症及降低颅脑手术术后ICI率、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客观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CSF分流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病例进行筛选。颅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最新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所发布的指南。采集入选患者相关的29项术后ICI相关信息以及致病菌信息,首先对所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进而选择其中有显著性意义(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得出颅脑手术术后ICI的危险因素,并统计致病菌种类及革兰氏染色分类比例。结果研究共收集开颅术、CSF分流术病例1782例,经筛选后入选病例1475例,剔除病例307例。入选病例中150名患者出现术后颅内感染,其中脑膜-脑室炎148人,脑脓肿/脑积脓2人。总体颅脑术后ICI率为10.2%,其中开颅术术后ICI率为9.7%,CSF分流术术后ICI率为14.6%。颅脑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长为3.42小时,其中开颅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长为3.61小时,CSF分流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长为1.45小时。单因分析显示GCS评分<9分、动脉瘤手术、动静脉畸形手术、颅内肿瘤手术、CSF分流术、CSF外引流(硬膜下引流管以及脑室外分流)、开颅术时长>4小时/CSF分流术时长>2小时、再次手术、术后CSF漏以及NNIS指数≥1为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外引流、开颅术时长>4小时/CSF分流术时长>2小时、再次手术、术后CSF漏为术后ICI的危险因素。致病菌种中,单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培养阳性结果的65%。最多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为葡萄球菌,占所有培养阳性结果的60%;最多见的革兰氏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培养结果的15%。NNIS指数对于预测术后ICI仅在≥1分时在单因素分析下具有显著性差异,在≥2分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多因素分析下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得危险因素与当前国内外多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的结果,可通过尽可能避免硬膜下置管引流并尽可能缩短CSF外引流时间,尽可能缩短开颅术、CSF分流术的手术时长,避免再次手术以及手术时严密缝合硬脑膜以避免术后CSF漏、如发现术后CSF漏则予及时处置等方式有效降低术后ICI率。NNIS指数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很好的预估符合程度,这可能与本研究所得手术时长分界线与NNIS指数标准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关,因此进一步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术后ICI感染预估系统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所得最常见致病菌种与国内外所报道的情况存在一些差异,但结果总体符合近年来术后ICI致病菌从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逐渐转向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示在术后ICI感染时使用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