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坤是一位“学者型的女作家”。她在女性命运书写层面的“文化意味”,在九十年代转型期所坚守的“知识分子立场”等都可以说是具有“徐坤特色”的,值得加以认真研究。本文就试图通过文本解读,从徐坤的两大创作题材——女性命运和知识分子窘境入手,发掘徐坤的独异性,彰显徐坤的创作个性。
徐坤自身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理所当然要关心女性命运与出路。但她的学者身份却使她具有同时代女作家难以具备的睿智与理性。同样是戳穿男权神话,徐坤却深入到历史的深层,着重从话语、社会习俗等多种角度通过两性的直接接触来达到目的;同样是考究女性的失语命运,徐坤却着重考察建构独立话语体系的可行性;同样是描述职业女性的困境,徐坤却从中探讨职业女性困境的根源。可以说,徐坤在关注女性命运方面所坚守的一直是“文化立场”,而不是“私人立场”。她在创作中将女性命运融入历史、文化及现实生存等背景上,从历史、文化、语言等角度出发来探讨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也脱离了女性作家惯用的“性别”层面。
在经济转型的时代,知识分子阶层面临着“守道”与“叛道”的抉择。将转型期的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着重从知识分子的话语困境、精神的虚无与信仰的无所皈依、创新的烦恼三个层面来刻画当下知识分子的抉择以及他们在精神蜕变过程中的无奈与颓唐,而不是着重描述当下知识分子在转型期的丑陋面目,成为徐坤与其他书写知识分子的作家相比的亮点。在行文中,徐坤虽对知识分子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批判,但她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触及知识分子的心灵最深处,并将其设置进决绝的状态,来促使知识分子阶层的自我觉醒,使他们能勇敢地摆脱当下的困境,再次承担起“精神”建设的重担。徐坤作为知识阶层中的一员,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知识分子立场”。徐坤前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肆意调侃、大胆反讽、无情揭露,在嬉笑怒骂背后隐藏的是徐坤的痛楚,在调侃背后引起的是人们深深的思考,反讽之后留下的是对主人公灵魂的拷问,这是徐坤自身所独有的,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但90年代中后期以来,徐坤却在慢慢酝酿着转变,由辛辣转向温和,由精英姿态转向平民姿态。当然,作者的尝试应该得到赞赏,但其中也会有某些遗憾。
真心希望徐坤找准自己的坐标,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