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英雄”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不同内涵,揭示出产生于人类文明源头的“英雄意识”随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显示出的特性,并在考察重要诗人创作的基础上,将魏晋诗歌中传达出的“英雄意识”按照内涵分为四个方面,探讨其深层的文化潜因。文章力图通过这一分析,揭示中国传统价值的强大生命力,及由此价值孕育的知识者所坚持的操守与民族精神;并通过揭示“英雄意识”,对当下的由外来思潮造成的价值失落进行历史反思。文章共分三章:绪论部分在总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探讨魏晋诗歌“英雄意识”的价值。第一章从中西两种文明的不同发展状况入手,分析“英雄”的内涵,进一步揭示英雄人格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的演进,在中国文人心理上的分化;同时比较中西两个文明下“英雄崇拜”的不同,揭示中国“英雄意识”的特质。第二章将魏晋诗歌中“英雄意识”的分为圣贤情结、功业情怀、侠义精神及神话英雄崇拜四个部分。通过分析这四部分内涵,分别对诗歌中的“英雄意识”做出解析。本章第一节探讨了“圣贤”对文人“英雄崇拜”的承载,认为中国文人有着强烈的“法先王”的意识,使建立功业的目的始终不会跳出至圣先师定下的终极社会理想。同时,英杰人物天然地与这种社会理想联系着,对明君贤臣的尊崇正体现了儒家的要义。第二节重点解析文人功业情怀的不同侧面所传达出的“英雄意识”。由于儒家思想在群体关怀的基础上与英雄人格联合在一起,从而英雄人格中的“个体”意志也依附于这个基础。具体可分为人生况味与英雄意识、批判精神与英雄人格两个层面。第三节则揭示“英雄”人格的另一“变体”——侠义,在魏晋诗歌中的体现;在时代及政治环境失衡,或主流价值体系失落的状况下,侠义会以一种人格范式融入文士的精神结构。文士的侠义情结促使他们创作出有关这一主题的作品,并体现出坚定率性又意气充沛的主体情怀,从中寄托了深厚的人格理想以及由人格理想延伸出的社会理想。第四节对“神话英雄崇拜”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上古神话中很多神话人物因制度的需要而被历史化。魏晋时期,涉及神话英雄的诗歌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或表现了对被历史化了的神话人物的尊崇,其间较少掺有个人的意志,纯粹为对先祖的膜拜。反映这一内容的作品以曹植的一组赞颂诗为代表;或基于神话本体,凭藉神话人物寄托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人格,第三章结合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弊端,探讨魏晋“英雄意识”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