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形成和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个体对环境中的一切都十分敏感。社会传媒的信息、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父母的期待、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无一不在影响着初中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期待,而其又根据社会期待塑造着自己的理想自我。而理想自我一旦形成,便会引导着初中生发展的方向。因此,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理想自我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现有的关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却很少有研究提到初中生的理想自我,尤其是对初中生理想自我的结构和理想自我引导下的自我概念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论文包括三个研究。研究一采取了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开放式问卷收集到的词条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初中生理想自我的结构,该结构由两个维度构成:关系领域维度与价值取向维度。两个维度交叉形成了4个分类。而量化研究的部分以开放式问卷的词条作为项目池,通过因素分析的方式构建初中生自我概念量表。本研究编制的初中生自我概念量表由6个因子构成:智能自我、家庭自我、公众自我、亲密友伴自我、自我监控和自我确信。经信效度检验,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于实证研究。在研究二中,使用自编初中生自我概念量表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使用包克冰修订的PSSM量表的中文版(15题版本)以及积极同伴特征问卷配合友伴正向提名法对初中生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友伴关系、积极同伴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参数拟合良好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如下:(1)初中生自我概念性别差异显著,年级差异不显著,在智能自我因子上存在着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同性别的初中生智能自我发展趋势不同:男生先上升后下降,初二最高;女生先下降后上升,初二最低。(2)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积极同伴特征、学业成绩、友伴关系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校归属感、积极同伴特征、学业成绩对自我概念总分有显著地预测作用,三者联合起来能够解释自我概念48.5%的变异。其中智能自我受到学业成绩和学校归属感的正向影响,而公众自我受到学业成绩的负向影响,积极同伴特征正向影响亲密友伴自我。研究三使用了访谈法进行个案研究。对学业成绩处于年级不同层次的3个个案进行访谈,将量表分数和现实情况连接了起来,以个体具体情况来解读量表分数的含义。同时也对研究一和研究二做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