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考核高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未来十年内,“90后”大学生将主宰高校的校园。因此,深入地了解“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对于高校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和择业观教育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以问卷的形式对浙江工业大学331名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借助SPSS17.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90后”大学生择业观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择业认知方面:虽然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有比较高的自我认知程度,但是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对就业政策的认知还处于被动阶段。许多学生认为社会关系是找工作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二是择业态度方面:超过80%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其中有40%左右的学生为此感到苦恼,超过30%的学生感到非常迷茫。分析表明,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会更容易感到就业压力。三是择业标准方面:很多“90后”大学生的期望有些脱离实际,对薪资的期望过高,追求稳定安逸,难以离开父母的呵护,想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如果不合理地降低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在求职过程中必将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四是择业取向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认为走一步,看一步。五是影响因素方面:通过交互分析发现,专业类别、性别和家庭背景(包括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类型)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90后”大学生的择业认知、择业态度、择业标准、择业取向。 在分析“90后”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学校和个人应共同努力引导和塑造“90后”大学生择业观,使之向积极、健康、符合实际的方向发展。一是政府要适时出台政策,强化政策导向性;媒体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社会要关注底层家庭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二是高校要加紧构建择业观教育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择业观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大学生应调整就业期望,实现科学择业;保持健康心态,勇于面对挫折;提高综合素质,拓展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