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黄山松(P.hwangsha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分别是我国重要造林和观赏树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尾松主要分布于海拔700 m以下地带,黄山松则主要生长在海拔900 m以上地带,在700 m到900 m海拔范围内存在它们的天然渐渗杂种,此渐渗杂种在形态上表现出介于马尾松与黄山松两者之间的特点,其球果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极低。本研究通过对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黄山松(P.hwangsha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分别是我国重要造林和观赏树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尾松主要分布于海拔700 m以下地带,黄山松则主要生长在海拔900 m以上地带,在700 m到900 m海拔范围内存在它们的天然渐渗杂种,此渐渗杂种在形态上表现出介于马尾松与黄山松两者之间的特点,其球果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极低。本研究通过对马尾松及其渐渗杂种不同发育时期球果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条目及KEGG富集通路,研究二者在分子层面的差异,进而阐明渐渗杂种球果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同时,从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方法入手,研究渐渗杂种在人工控制授粉后雌雄配子发育过程,确定其球果发育异常发生的具体阶段和细胞学特征。此研究可为马尾松与黄山松这两个地理分布重叠物种的生殖隔离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人工方式对杂种松(即渐渗杂种)实施授粉,在特定时间对授粉球果进行采集并固定,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观察雌雄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发现杂种松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与松属其他树种大致相似,但是其在授粉次年4月~5月大量出现雌配子体萎缩现象,可能是造成球果败育的主要原因;而花粉未进入珠心,或进入珠心后花粉管未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中止可能是杂种松败育的次要原因;2.以马尾松与杂种松7个不同发育时期球果为样品,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筛选得到质量合格的clean reads;将clean reads从头组装得到contig,其平均长度范围为744 nt~905 nt,N50范围为1,122 nt~1,532 nt;unigene组装结果显示其平均长度在871 nt~1,184 nt之间,N50在1,400 nt~1,893 nt之间;共获得93,291个总unigene(all-unigene),平均长度1,987 nt,N50为2,494 nt;将all-unigene与Nr、Nt、Swiss Prot、KEGG和CO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全部93,291个unigene中有86,006个得到注释,注释比例为92.19%。有25,150个unigene同时注释到以上5个数据库,占all-unigene总数的26.96%;以马尾松和杂种松转录组测序结果中unigene序列编码区为基础,挑选了up LOC、SDH、ACT、EF、TOC75、DMWD、FBOX、PGK1、UBQ和CL2417C7共10个候选内参基因,对其设计引物并进行q RT-PCR反应。综合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三款软件评价结果,对马尾松和杂种松四种组织材料(球果、幼嫩茎段、成熟针叶和幼嫩针叶)进行内参基因筛选,确定了7个应用场景下对应的推荐内参基因,其中ACT可作为马尾松与杂种松球果不同发育时期q RT-PCR相关实验的内参基因;3.分析并对比马尾松不同发育时期球果转录组数据,发现其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数量差异较大,在授粉第一年和次年内DEGs数量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而且在授粉次年DEGs的总量和增加幅度都高于第一年,其中MA-vs-MG的DEGs数量最多;另随着球果不断发育,差异显著性较高的富集GO term和富集KEGG pathway数量逐渐增多,这种变化趋势与DEGs数量变化不尽相同;4.分析并对比杂种松不同发育时期球果转录组数据,发现其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数量差异较大,授粉第一年和次年内DEGs数量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ZA-vs-ZG的DEGs数量最多,这些情况与马尾松相似;另外发现授粉次年4月至7月可能是马尾松与杂种松球果发育模式形成差异的时期,这与第二章中细胞学观察杂种松雌雄配子体发育出现异常的时期吻合;5.对马尾松与杂种松发育同时期球果转录组数据进行两两对比,发现GO的条目“氧化应激反应”(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下21个DEGs存在于7个不同发育阶段对比中,可作为进一步寻找马尾松与杂种松球果发育过程差异的线索;另二者球果在近成熟时期会出现更多的差异通路和DEGs;基因表达趋势类型组成大体相同,但相同类型的基因数量则存在较大差异;ACA7、MPK4、QRT2、TKPR1、PI5K、PMEs、SEC6、SEC15、SWK2、PPR、EMB、LEA、SERK、BLH1这些生殖相关基因在杂种松中的表达水平低于马尾松,可能与杂种松球果发育异常现象存在一定关联;共表达网络构建得到32个模块;blueviolet模块与chocolate4模块可作为研究马尾松与杂种松球果发育差异的切入点。
其他文献
鉴于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利用环境里的CO2进行生长的特点,它已经成为了可持续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一种良好宿主。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应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我们可以发掘蓝藻的生物资源优势,用这一类光合微生物来生产生物柴油和抗疟疾药物。此前,有报道称,通过在蓝藻中表达能够水解酰基-ACP的硫酯酶(Tes A),能够获得利用光合作用进行脂肪酸生产的工程化蓝藻,其产生的游离脂肪酸(FFAs)能
在实际拍摄场景中,由于光照变化、目标遮挡等多种原因影响,通常会导致拍摄的图像出现亮度信息不理想的现象,尤其在暗环境下拍摄的图像,会严重影响后续处理的性能。其中,不均匀低照度低质图像是最为常见的但具有独特性的一种图像。与其他类型的低照度低质图像相比,不均匀低照度低质图像中不同区域的信息不同,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因此,本文以不均匀低照度低质图像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增强后图像质量以及处理速度为目标
随着Hi-C技术的发展,细胞核内染色质的精细三维结构逐步得以揭示,染色质空间结构能以组织特异性方式对基因表达发挥调控作用,但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染色质三维构象及其调控基因网络中的作用仍然未知。骨骼肌的发育和组成与肉用家禽生产效率和肉品质密切相关,尤其是胚胎期骨骼肌生成和发育是直接影响肌肉屠宰性能和风味的关键阶段。本研究以鸡12个发育时期的骨骼肌和成年鸡9个组织的RNA-seq为研究基础,分别从功能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的智能应用场景对天线的性能和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带贴片天线因其固有的低剖面、轻巧等优势,非常契合各类物联网应用需求。因而,探索数理基础严密、通用性强的天线综合设计理论及方法,以满足物联网应用的迫切需求是当前微带贴片天线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致力于微带贴片天线模式综合设计理论及多模谐振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揭示扇形微带贴片天线的一般设计规律、漏波型与谐振型微带天线之间的演化
玉米C型不育胞质(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C)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状稳定,在玉米杂交制种应用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然而,育性恢复机制复杂、强恢复系的缺乏是CMS-C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Rf4作为玉米CMS-C的主效恢复基因,可以恢复大部分C胞质不育系,在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Rf4目前未被克隆验证,其功能机制尚不清晰。为解析Rf4
目前人类社会能源供应严重依赖不可再生化石能源,造成环境和能源危机,因此亟待发展新型可持续再生清洁能源。氢气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能源载体之一,近年来已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与研究。利用太阳能、水力发电和风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化学或光电化学分解水制备氢气,是非常重要、极具前景的一种未来能源解决方案。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
家兔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饲养家畜,除满足人们对肉类和皮毛需求外,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在家兔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日粮营养成分与其他家畜相差不大,但其生长过程中脂肪组织沉积速率明显较低,表明其脂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极具研究价值,可探寻是否能够作为研究调节脂质积累分子机制的模型动物,也可为人类肥胖疾病研究提供借鉴。随着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能更好解析不同生理状态、发育阶段、不同组织的转录组差异,
小麦产量三要素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穗粒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加小穗数是提高穗粒数的重要途径,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TaMADS6属于AGL6亚家族,目前在其它物种中对AGL6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器官和籽粒的发育。目前为止,TaMADS6在小麦中的功能研究很少。本研究发现,过表达TaMADS6显著增加了小穗数和穗粒数。同时本研究还从蛋白互作和转录调控下游基因这两个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车轻量化的关键。铝合金等轻金属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成为车身轻量化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材料自身的高成本以及制造工艺的不成熟,全铝车身的应用和开发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全钢车身中引入铝合金等轻合金材料,即铝钢混用,已成为现阶段车身轻量化的必然选择。然而,铝合金与钢的热导率、电阻率
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但由于其网络结构和网络节点的自身特性,使其无法避免地在感知数据获取过程中可能发生数据缺失,使获取的数据集成为不完全数据集。通过对感知数据的处理分析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最终应用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应用的绝大部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都需要建立在没有数据缺失的完全数据集基础上。利用非缺失数据估计缺失数据并进行填补,是当前将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