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弃物施用对碱地油葵Ca分布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区土壤盐渍化发展情况,银北地区有加重趋势,盐碱地已占总耕地面积的49%以上,急需改造治理。本研究针对银北地区土壤情况,以油葵作为主栽作物,采用土壤测试、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脱硫废弃物不同施用量对碱地种植的油葵苗期钙离子变化和不同生育期的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
   1、施用脱硫废弃物对碱地油葵细胞钙离子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油葵叶肉细胞间隙、细胞壁、质膜和液泡Ca2+沉淀颗粒明显增多,胞内Ca2+总量增加;油葵叶片原生质体荧光强度明显大于对照CK;油葵叶肉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Ca2+-ATPase酶活性增加,有利于钙通过质膜和液泡膜排出或进入细胞内,维持细胞内的钙稳态;土壤钙离子浓度增加,影响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即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内,调节相应的生理过程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2、施用脱硫废弃物后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促进生长发育。施用脱硫废弃物1.5t/666.7m2时出苗率最高,08年为75%,09年为88.4%。并且在施用1.5t/666.7m2的处理中株高也最大,08年达到96.53cm,09年为108cm。
   3、适量的脱硫废弃物可以增加油葵体内抗氧化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降低膜的透性,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油葵体内O2-·产生速率,处理1.5t/666.7m2效果最为明显。
   4、施用脱硫废弃物后08、09油葵体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脱硫废弃物1.5t/666.7m2时油葵各个时期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适量的脱硫废弃物促进了碱胁迫下油葵根系和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有利于油葵抵御碱胁迫的伤害。
   5、施用脱硫废弃物有利于提高油葵的产量,并且09年产量要明显高于08年。
   6、施用脱硫废弃物第二年的改良效果好于第一年,脱硫废弃物发挥了其长效作用,缓解了作物受到的伤害,盐碱土壤不断地得到了改良,更适宜作物的生长。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在线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社会媒体网络迅猛发展。社区发现能够揭示网络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理解复杂网络的功能、发现网络中蕴含的规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发现和搜索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地,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以下几方面:  目前大多数全局社区发现算法主要依赖网络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识别社区结构,忽视了网络节点影响力的差异。针对该问题,提
学位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中污水再生利用作为非常规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其不仅可以有效替代现有常规水资源,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污水处理尾水排放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达到实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污染减排双重效益的作用。在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超滤是近些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之一。但超滤膜污染严重影响了超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试验采用超滤中试系统
水库型滑坡复杂的水动力环境与特殊的水利工程结构决定了该类滑坡具有巨大的影响性、破坏性和灾害性。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由于其蓄水影响范围大和水位涨落动力强等特点,其所形成的水动力环境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更成为该领域面临和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水动力环境问题。因此,如何依据水库型滑坡水动力灾变机理与规律,建立与其相适应而有效的监测预警参数与模型,已成为滑坡监测预警与防治领域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其
我国民航产业蓬勃发展,航线和航班日益增多,航路越加繁忙,航班延误时常发生。航班延误不仅会波及运输系统,还和空域系统相互影响,单独研究其中一个系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运输系统和空域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已十分迫切。理清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并简化系统是综合研究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中,航空网络是用于航空运输系统建模的综合网络,由航路网络、航线网络、航班运行网络组成。航路网络是由空域中航路、导航点、交叉点、交接点
学位
采用CFD软件FLUENT以及重叠网格方法,分析光圆拉索在不同折算风速下光圆拉索涡激振动响应、新月形覆冰拉索在不同风速下流固耦合数值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详细介绍了拉索风致振动类型及研究现状,并且对拉索流固耦合所用到的控制方程以及求解方法做出详细介绍。采用重叠网格方法,利用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嵌入自编Newmark??法程序求解振动方程、获得圆柱体的动力响应,对具有弹性支承的低质量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实验于2007~200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耕作措施及其转变后麦玉两熟农田CH4和N2O季节排放规律和日变化规律并系统分析了其温室效应,结合土壤固碳量、作物产量,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5种耕作措施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出在较优的产量基础上,具有较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和土壤固碳潜力,以期为该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土壤固碳量提供数据支持,并为该地区制定符合农业可
学位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连续实施四年的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田间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五种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从前季冬小麦灌浆期到后季冬小麦分蘖期期间农田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农田CO2和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土壤容重的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耕作措施影响冬小麦田CO2的排放通量。传统耕作(T)在不同测定期比免耕不覆盖(NT)处理高3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