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游戏的存在。儿童游戏作为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两种基本活动之一,它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很早就为古代教育家们所注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创造出了各种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但是,在教育活动中游戏却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游戏的发展历程,分析古代游戏的特点以及对儿童发展所起的作用,并找寻古代教育中游戏缺失的原因,得出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与游戏关系的一些有益启示。 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古代儿童游戏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从史前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的游戏简单、原始、自发,常常融混于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游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格局中,许多游戏活动孕育而生;唐宋时期是中国民间游戏发展的鼎盛阶段,由于政治经济的繁荣昌盛和规模庞大的市民阶层日渐形成,各种娱乐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明清时期,理学思想的盛行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理学家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禁欲”、“主静”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种主张投射于教育和社会风气,使其表现出文弱之趋向。就此,中国古代儿童游戏表现出强烈的“重德”和“重文”倾向。 第二、三、四部分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的种类、特点和意义。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主要有智力游戏、运动游戏、语言游戏、生活游戏、科技游戏以及文艺游戏等多种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特点,儿童游戏以道德为先,崇尚智慧、自然简易,同时又注重生活趣味。儿童在参与这些游戏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知识、提升创造力,而且由于这些游戏富于道德含义,游戏本身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过程。另外,古代传统游戏中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儿童在游戏中受到熏陶,并能够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本民族文化。但古代游戏过度强调“重德”和“重文”也使得游戏逐渐失去了满足儿童需要的本质特点。 第五部分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中游戏精神的逐步丧失。尽管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种类繁多,并对儿童的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教育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游戏精神却在不断的枯萎。从教育刚刚产生时丰富的游戏教育形式,到后来的逐渐与游戏无缘,中国古代的教育日益远离游戏。其原因在于,随着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