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光体派的宋诗学是宋诗学发展到晚清时期出现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传统诗学的一次全面总结。同光体派的宋诗学,就其实质来说,是同光体派的宋诗接受史。同光体派作为晚清民初宗奉宋诗的诗歌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于诗学主张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表现复杂,要从同光体派诗歌创作与宋诗的关系来判断其宋诗的接受则远非笔者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同光体派的诗论为研究对象,对同光体派的宋诗学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力图理清其宋诗学面貌,揭示同光体派宋诗学的特点和成就。引言部分概述了清代宋诗学的发展演变历程。第一章论述了同光体派宋诗学产生的背景。首先研究同治中兴与同光体的关系,强调了同治中兴以来的文化举措和学术背景对宋诗学的促进作用。接着选取曾国藩这样一个特殊人物作为同光体派宋诗学产生的人物背景。曾国藩是中兴群臣的代表,同时也是宋型文化的典型代表,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学术声望,使他在宋诗学发展中既有引导诗风之功,又起到了沟通不同宗宋诗派的作用。第二章论述了同光体派宋诗学的产生及发展。本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清代的宗宋风尚由来有自,而同光体派宗宋却直指道咸宋诗派。针对这一现象,研究指出,同光体的“同”字所指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对应着宋型文化精神,此种文化精神由始至终地影响着同光体派宋诗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说明同光体派与道咸宋诗派并非前后相续、紧密相连,而是存在着一个断层。然后分别从试帖诗对诗风的影响和宋人诗集在清代的流传两个方面论证了断层的存在。随后对同光体派的发展进程作了分期,总结了同光体派宋诗学的基本特点。第三、四、五、六、七章是对第二章总述内容的具体阐释。分别探讨了陈衍及同光体派各个分支的宋诗观。说明同光体派宋诗学各有侧重:闽派在诗学接受上立足于唐而变唐,其宋诗学表现为“唐神宋貌”;赣派以宗宋为本位,立足于宋代江西诗派,承其风格、技巧并上溯到江西诗学的先贤陶潜;浙派宋诗学以宋诗沟通六朝,吸收宋诗的学问化和“以理为诗”特色,并将“以理为诗”上升为“因诗见道”,带有浓厚的异化色彩。余论部分说明了同光体派在宋诗研究上采取“见仁见智”的传统诗学阐释方法,并对宋人承韩愈而来的“余事作诗人”观点作了有选择的继承。文章最后结合晚清以来的社会文化巨变,剖析了同光体派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