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在我国部分地区水环境和易感人群中的分布、传播及其溯源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孢子虫(Crypto sporidi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也是我国和世界多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检测的两个病原之一。然而,目前隐孢子虫在水环境和易感人群中的分布、传播特征及其溯源研究多在发达国家开展,在我国少有研究报道。为了解隐孢子虫在上海地区不同水环境中的分布及其来源,本课题采集并浓缩了50份上海黄浦江原水样品、30份自来水样品和28份游泳池水样品,并采用PCR-RFLP(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隐孢子虫进行了检测和基因分型。原水中隐孢子虫的检出率为28.0%(14/50),包含4个虫种,分别为牛源的C. andersoni、猪源的C. suis、禽源的C. baileyi和C. meleagridis。其中只有C. meleagridis是感染人的常见虫种之一,但该虫种只在一个样品中发现。在所有自来水和游泳池水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隐孢子虫。为快速了解隐孢子虫在上海地区的人际传播特征,本课题采集了上海和三个对照城市南京、青岛、武汉的生活污水样品各90、87、109和100份。通过使用分子检测和基因分型工具发现,隐孢子虫在四个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0.0%、37.9%、68.8%和47.0%,并且人源虫种C. hominis在上海污水阳性样品中检出率高达93.7%,显著高于三个对照城市(24.2%、1.3%、40.4%)。另外,上海污水中C. hominis亚型多样性高,存在I、Ib、Id、Ie、If亚型家族,其中Ib家族中的亚型IbA21G2最为普遍(46.8%),暗示上海城市人群中存在C. hominis密集而稳定的传播,且可能存在由某一种C. hominis亚型导致的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儿童是隐孢子虫病的易感人群。为明确隐孢子虫,尤其是C. hominis虫种,在上海易感儿童中的实际感染和传播特征,本课题对6284名住院儿童中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所有儿童中,共有102人(1.6%)被隐孢子虫感染,感染虫种分别为C. hominis(92例)、C. meleagridis(6例)、C. canis(2例)和C. felis(2例)。其中从77份C. hominis P日性样品中发现6个基因亚型,分别是IdA19(37例)、IaA14R4 (36例)、IbA19G2(1例)、IdA14(1例)、IaA18R4(1例)和IgA14(1例)。由于两个优势亚型在当地污水中并未发现,本研究对阳性样品来源进行了追踪,结果显示在采样医院I病区A的住院儿童中存在隐孢子虫病的持续性暴发。该暴发由两个毒力和群体结构各不相同的C. hominis亚型IaA14R4口IdA19主导,其中亚型IaA14R4和腹泻显著相关,而IdA19则不然。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IaA14R4亚型群体为流行性群体结构,而IdA19亚型群体为克隆性群体结构。本课题进一步对上海住院儿童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追踪。基于隐孢子虫的宿主适应性,本研究发现散发病例多涉及人兽共患虫种,与患儿接触鸟(禽)类、狗和猫有关。暴发病例中亚型IaA14R4源自上海某孤儿院,该亚型在课题开展后期依然在孤儿院儿童中广泛流行。相反,另一个暴发亚型IdA19很有可能来自医院I内部。结合其它多个病原的共同传播特征,本研究推测护理人员在给儿童换尿布和喂食时的不卫生操作很可能是导致疾病在儿童中持续传播的主要原因。HIV+病人也是隐孢子虫病的易感人群。本研究发现,隐孢子虫病在河南HIV+病人中感染率为1.5%(10/683)。感染虫种除C. hominis(2例)外,其余均为动物源虫种,如鸟(禽)源的C. meleagridis(5例)、反刍兽源的C. parvum(2例)和猪源的C. suis(1例)。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动物-人的传播为该病原体的主要传播方式。另外,以井水作为饮用水源是感染该病的风险因素。鉴于基因分型在判断隐孢子虫污染和感染源方面的重要性,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杂交探针的两种LightCycler real-time PCR方法。新建方法可通过熔解曲线分析在同一反应中区分不同隐孢子虫虫种/基因型。其中基于SSU rRNA基因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可扩增和区分感染人的5个主要虫种及水环境中多数常见虫种/基因型,基于HSP90基因的real-time PCR方法能较好地区分感染人的三个优势虫种。新建方法在进一步优化和标准化后有望成为新一代隐孢子虫检测和分型工具。本课题研究结果对于明确隐孢子虫在我国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并对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和病原追踪技术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是全球最致命的慢性感染疾病。结核是HIV感染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也更容易在HIV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认知障碍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发病<14 d的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6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急性肺感染的动物模型,探讨小鼠肺结核在感染不同时期的micro-CT(micro-computer tomography)表现及其病理的动态演变。根据对不同感染时期肺组织内结核杆菌
目的:研究在孕期及哺乳期肥胖母鼠进行槲皮素干预后,对其F1代仔鼠体重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IGF-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断乳后,随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为了进行萝卜汁乳酸发酵,从泡菜汁、酸奶及其它样品中,用MRS和BCP培养基进行乳酸菌稀释平板和划线分离.初步分离出乳酸菌30余株,经对其发酵能力、发酵产品的风味等特性进行复
研究背景及目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可累及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根据部位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外结核包括胸膜结核、胸壁结核、淋巴结结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