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关于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文献也有很多。近年来,国外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在研究这一问题之前事先对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进行选择。然而,国内却很少有学者在研究之前考虑我国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选择:或直接采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或直接采用新增长理论模型,而以计量方法选择理论模型还很少有人关注。因此,本文尝试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选择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 本文的目标是在对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性研究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实证角度选择适用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与影响因素。为选择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增长与新增长理论中有关经济增长趋同的研究,重点强调了两种理论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机制,并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溢出效应作为区分两种理论模型的主要依据。其后,通过变异系数法对我国σ趋同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检验我国省域间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绝对β趋同和俱乐部趋同。最后着重运用混合组均值(PMG)估计方法选择适合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继续运用PMG方法进行条件β趋同分析,同时引入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外贸依存度和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等控制性变量,进一步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因素。 实证结果表明,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中、西部地区绝对β趋同在我国只是阶段性存在,而东部地区则在整个时间段上都存在绝对趋同。PMG估计结果得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存在溢出效应,同时,较快的趋同速度也证明了我国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更符合卢卡斯模型,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趋同。在此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结论表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性;短期内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率的提高可明显带动经济增长,而经济的长期增长则主要依靠城市化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