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以经营货币资本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企业,具有很高的脆弱性和风险传染性,单个银行的风险问题很可能会引发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危机,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目前贷款投放仍然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和收入来源,商业银行不同的贷款结构选择关系到贷款资产的流向,进而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收益和风险水平以及外部资金需求者的融资可获得性,因此本文在我国资本监管愈加严格的现实背景下,研究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调整会产生何种影响,并进一步按所有权性质分类研究资本充足率对贷款结构调整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影响进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检验我国资本监管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通过回顾国际、国内资本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阅读和梳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与信贷行为关系的文献研究,分析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文章选取国内97家商业银行2004-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商业银行贷款对象和贷款担保条件两个维度检验了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与个人贷款和担保贷款占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司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这一关系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更加显著。另外,代表资本不足和资本受约束银行资本监管压力的虚拟变量与个人贷款和担保贷款占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公司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会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条件,这说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因此,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监管政策工具,监督引导商业银行在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整自身的贷款结构,商业银行也应主动采取措施,找到既能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监管要求,又能实现自身盈利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从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设置差异化的风险加权系数,引导商业银行优化调整贷款结构;对不同资本状况银行实行差异化的资本监管要求,监督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多渠道的资本补充机制、转型轻资本业务的经营模式以及优化调整风险资产结构的方式,增加自身的资本金,减少风险资产对资本的占用,拓宽收入来源渠道,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