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深圳市儿童医院PICU近10年诊断脓毒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病原学回顾性研究。探讨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原学分布及特点、常见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早期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数据,从而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方法:按照2015版《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制定的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1],筛选出2007年8月至2017年12月曾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PICU诊断脓毒性休克患儿,采集患儿病史、感染相关临床特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病原学检查等信息,了解其病原分布,分析病例数≥10例的病原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结果与WBC、CRP和PCT变化的关系及前5位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研究阶段符合诊断标准的共205例患儿,占PICU同期住院患儿的3.0%(205/6918),病死率44.9%(92/205)。患儿年龄1月15岁,中位数年龄10月,婴儿比例最大,占58.5%(120/205);2.病原学情况:205例患儿检出明确病原的123例(60.0%),其中细菌感染111例,占54.1%(111/205);病毒感染12例,占5.9%(12/205);在明确病原的123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比例最大,占65.0%(80/123);明确细菌的111例患儿中,G-菌和G+菌分别占66.4%和33.6%;前五位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nym aeruginosa,PA)23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19例、大肠埃希菌18例、肺炎链球菌14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4例),共占73.0%(81/123)。3.病例数≥10例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本组PA感染均为社区获得性,既往体健者占82.6(19/23),年龄中位数为7月,起病以呼吸系统为表现者占52.2%(12/23),;KP其中47.4%(9/19)在血液肿瘤患儿中检出。大肠埃希菌感染者起病以消化系统为表现者占66.7(12/18);肺炎链球菌感染者热峰值最高(39.9±0.6)℃,均为侵袭性感染,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为表现者分别占57.1%(8/14)、42.9%(6/14);4.病原与常用微生物标志:细菌组WBC降低比例43.2%(48/111)高于不明病原组24.4%(20/82),不明病原组中WBC升高比例48.8%(40/82)多于细菌组病例29.7%(33/111)。细菌组和不明病原组CRP>100mg/L比例分别为66.7%(74/111)、51.2%(42/82),病毒组仅占8.3%(1/12),而病毒组CRP<10mg/L和10≤CRP≤100mg/L的比例大于细菌组和不明病原组。PCT>2ng/ml者细菌组和不明病原组占87.8%(79/90)分别占77.4%(48/82)。5.常见细菌耐药情况:前三位G-菌对于碳青霉烯类1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K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2.8%、头孢他啶71.4%、头孢曲松100%、头孢吡肟42.8%;ESBL+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100%敏感,对其他常用的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高度耐药;PA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较敏感(均为90.9%),对头孢曲松高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亚胺培南100%敏感,对红霉素100%耐药,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耐药率分别是21.4%和28.6%。结论:1.深圳地区儿童脓毒性休克以细菌感染为主,血流感染多见,前四位病原为PA、KP、大肠埃希菌及肺炎链球菌,也可见MRSA感染。2.社区获得性PA感染多发生于既往体健的婴儿,年龄集中在7月龄左右,以呼吸系统为主要表现;KP多发生于伴血液肿瘤的患儿。肺炎链菌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以高热为主要表现;大肠埃希感染以消化系统表现多见。3.WBC升高和降低、CRP>100mg/L和PCT>2ng/mL高度提示细菌感染,但白细胞正常也不能排除细菌感染。4.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初始经验性抗生素选择,需要结合患儿临床特点,考虑覆盖PA、KP、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MRSA及其他可能病原。